瞿 毅
《古今藝文》於民國六十一年由李智龍先生創刊,羅有桂兄寄給我[「指導」。封面是大紅色,兩位西洋美女,很是醒目。李智龍先生擅長攝影、熱愛文藝,勇敢地承擔了這門「不怕賠本的生意」。這一期的內容除了文藝性的文章外,就是他的攝影作品,算是一份很清新的刊物。
那時我正就讀成大中文系三年級,適逢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固有文化作大肆破壞。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應有承擔維護中華文化的重任,由於國民所得逐年攀升,人民在衣食豐足之後,自必提升文化素養,民間社團如雨後春筍,讀書風氣盛行,應是這份雜誌誕生的好時機。
因當時課業繁重,未及悉心拜讀。畢業後任教於彰化高中,有時到台北羅有桂家,常和我談到這份刊物,還叮嚀我寫稿。記不清楚又過了多久,《古今藝文》出了多少期,有桂兄忽然告訴我,李智龍不想編了,希望我能接手。在當時要申請一份刊物的執照相當不易,發行人要文科大學畢業,銀行裡要有存款三十萬元的保證金,如果停刊了實在太可惜,所以要我無論如何把這份雜誌延續下去。
我回來與幾位熱愛文學的同事和朋友商量,大家都認為這是很不錯的新鮮事兒。每三個月才出刊一次,每人出資不多,萬一賠本,也不至影響生活,同時也為文藝事業盡一份心力!所以很快就有六七位朋友願意共襄盛舉。先在彰化設立分部,我自任總編輯,就積極開始拉稿,尋找打字行。那時彰化還沒有像樣的打字行,必須遠去台中打字。當時電腦沒問打,人工打字相當慢,一個熟練的打字員,一天只能打一萬字,為了爭取時間,所以我常常跑台中。也有幾名熱心的學生來畫插圖,更有的學生願作推銷員,學校的訓導處,也認為這是一份優良讀物,規定每一班訂閱一份,反映不錯。
創刊以來最多的篇幅是三十六頁,後來逐漸減少到一張八開的小報紙,送到主管單位備查。我接手後一口氣增加到五十六頁,儼然擠進大型雜誌之列,這是六卷一期,時間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封面是採用彰化八卦山八卦塔的攝影,代表了彰化的地方特色。那時一般書刊的封面多用套色,我們用彩色,算是《古今藝文》的最新轉機!
當時的刊物出版之後,必定先送主管單位核備,如果內容有所不妥,先予警告,如不改進,就會勒令停刊。我們的刊物是以宣揚文學藝術為主,不會有意識形態的偏差,按期送審一年後,就接到省新聞處來函邀請本社工作人員參觀省政建設,按省府的規定要連續出刊兩年之上才有資格被邀請;但事後承辦這項業務的吳超男小姐告訴我:她見《古今藝文》內容充實,清新悅目,所以就打破慣例,提前邀請我們,這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
雖然一般的評價不錯,因為我們缺乏行銷經驗,訂戶不多,不能收支平衡,難以為繼,原來熱心參與的好友一個個求去,就在這時,有桂兄認識了旅菲華僑蘇子先生。蘇先生財力雄厚,好交朋友,影藝圈的人沒有不知道蘇子其人。各劇團有什麼演出,給他安一個顧問,或請他擔任一個什麼角色,他都會解囊相助。他又好為文,本社除聘請他擔任顧問外,還為他開闢《茶餘酒後》專欄,凡有他的文章發表,都要價購數百本贈送海內外的親友,那是本刊發行量最風光的年代,讀者遍及五大洲。可是好景不長,蘇子先生於民國七十四年元月猝逝,本刊又面臨停刊危機。
不過,這份刊物我接手已支撐了六年,與她結下深厚的感情,實在不忍心讓她無疾而終。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盡一切努力讓她存活下去。
到民國七十五年,李智龍先生要移居美國,他發行人的職務必須解除才能辦出關手續,我是公職,不能擔任發行人。於是我想到從測量學校退役的王映湘先生,他的學歷也夠,又是文壇前輩,人脈廣闊,甚孚眾望。我們是在民國七十年陽明山中山樓參與全國第三次文藝大會時相識,我每期出刊送一本給他,他看後覺得滿意。他當時在台中市救國團指導文藝寫作班,有二三十名學生,他以化緣的方式籌募經費,勉力維持。這時我又擔任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彰化縣分會理事長及國父遺教研究會彰化縣支會常務理事,經常辦一些活動,《古今藝文》幾乎成了這兩個會的會刊。尤其每年「五四文藝節」,配合文協分會舉辦徵文,先從彰化擴展到全國,發掘出不少文學菁英。我們徵文有一個特色,收到稿件後以最快速度評出名次,再以最快速度編排打字印刷,趕在頒獎典禮時作者拿到獎金,同時就看到自己作品已印製成書,這是許多徵文單位所辦不到的,所以受獎人無不讚歎我們工作效率是超快的。
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地下投資公司盛行,利息優厚,存入十五萬元,月入利息六千元,相當我半個月的薪水,的確誘人。其實我並不想發大財,而是想藉此機會把《古今藝文》長存下去,於是開始跟會。那時各學校、機關盛行互助會,多數人請會買轎車或洋房,當然也有放在投資公司獲暴利的。凡有人來找我跟會的,我都欣然答應.,很快我就存進了三百萬元,月入可觀,除了繳會錢,就是擴充《古今藝文》的篇幅,由五十六頁逐步增至一百二十八頁。若再假以時日,會錢繳完了,我就有三百萬元的存款,以當時公家銀行的利息多在七厘左右,每月利得兩萬多元,足夠《古今藝文》開支,如果尚有餘錢我還想改為雙月刊甚至月刊。就在我的夢越做越大時,政府一紙命令查封了投資公司,老闆鎯鐺入獄,這無異青天霹靂,震得我天昏地暗,不知如何來應付每月支出之巨額會款,而且這件事還不能讓家人知道。兩個女孩正在念私立高中和五專,月入的薪水勉強夠家庭開支。唯一的燃眉之急,還是跟會,以會養會來維持,但會跟多了,有人起了疑心,怕我倒會,於是成了拒絕往來戶。
在一個陰雨的周末,我和妻正在午休,我突然想起遠在香港讀書的長女,孤伶伶的,再想到背負沈重的債務,茫茫然,悲從中來,竟情不自禁地痛哭失聲,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掉下的熱淚。內人先是錯諤,然後疑惑地問:「你哭什麼,投資公司倒了?」我雖沒有說,答案已寫在臉上。內人又問,你賠了多少錢,我坦白地說,「約兩百多萬」,我想她一定會暈倒,不料她竟然平靜的說,她郵局裡有幾十萬元存款,再請一兩個會,就把問題解決了。她說得輕鬆,我的心卻在淌血。如果我不執著搞這個雜誌,老老實實教書,寫寫文章,一月的收入,足可維持一家之用。我原要內人不要把這不光彩的事告訴任何人的,但她還是說了出去。在香港的女兒知道了,她說她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家裡有了困難,也應該擔負一份責任,其實她還在半工半讀階段,不從家裡拿錢就不錯了,那有餘力貼補家用。當時與他在一起讀書的蔡叔叔知道後,也慷慨寄來三十萬元,並申明不要利息,也不限時間歸還,真令人感動。
《古今藝文》又面臨關鍵時刻,生活都成了問題,還顧得了雜誌?但經數日長考,鼓足勇氣,結結巴巴對內人說:「……我還要把《古今藝文》辦下去…。」 她本來就反對我作這賠本生意,現在聽到「還要辦下去」,更是怒不可遏,兩眼瞪視好一陣才說:「我管你的,《古今藝文》是你的命,家都可以不要。」這雖是發自她內心的氣話,但也體會出,《古今藝文》將繼續走下去!
接著我到了退休之年,會錢逐漸減輕,但我買的保臉也是驚人的。因為我心軟,凡有來推銷保險者,總是不讓人失望,除非我身上實在榨不出油來。因此每年至少要繳五六十萬元之多,到實在繳不出時,就向保臉公司告貸。
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之後,一些熱愛文藝的朋友,將《古今藝文》帶進了大陸,意外的獲得大陸學者的肯定。第一位來稿是雲南大學張在雲教授,作品是《<詞詮>校議序》,於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一日刊出。《詞詮》是毛澤東老師楊樹達的代表作,但錯誤很多,因為他是「帝王」之師,誰也不敢出來指正,唯張教授本著學術求真立場,一一「校議」出來。自此之後,雲南地區各大學教授的稿件就源源而來,本刊的水準因之大為提升,更加堅定我繼續奮鬥決心。我不惜花費昂貴郵資,挑選一百五十所重點大學圖書或中文系所贈閱,到目前已有兩百多所大學圖書館能看我們的雜誌,也算是十三億中國人的雜誌,構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寬廣平台。近三十年來,共發表了近兩千萬字的文章,眾多的文友因在本刊陸續發表文章而奠定學術地位,或升等教授,或獲得學位,或找到嚮往的工作,這是本刊引以為傲的。
到我退休前夕,經文友秦貴修先生的介紹,台中有一家明光堂印刷公司承印,只要我們一次拿出八十萬元,願長期為我們印刷,將來雜誌停刊時,還可把本錢退回來,這是相當划算的事。於是和發行人王映湘先生商量,我們分頭去籌措,共得五十萬元,經秦貴修先生再三與黃耀明先生協議,暫定為五十萬元,將來再想辦法補足。於是雙方簽訂合約,每期印一千本,打字、印刷,概由對方負責,但後來因打字不能配合,延誤出刊日期,我自願每期負擔一萬一千元的打字費,在彰化打字。過了一陣子,我的經濟情況寬裕了些,就主動追加五萬元,共計五十五萬。從八十五年八月開始,雙方合作還算愉快,可是到了民國九十二年,黃耀明先生因案入獄,印刷廠停業,付出的錢拿不回來,這又平地一聲雷,《古今藝文》三度面臨存亡絕續關頭。
很多朋友力勸我藉此機會停刊算了,反正你苦撐了二十多年,已盡到一個文化人的責任。但我還不死心,與黃耀明夫人商量,機器還在,能不能繼續印?她說印是可以,但請工人要錢,你必須付工資。照常理講,公司倒閉不關我的事,怎麼要我給錢?但為了《古今藝文》,我寧願吃虧,幾經議價,定為每期兩萬元,現在已增至兩萬肆千元。這時我已學會操作電腦,可節省一筆打字費。我的經濟已有改善,不必再看太座的臉色。從此《古今藝文》又活過了。還增加八頁篇幅,已是一百三十六頁的超大型雜誌了。
但我想到今天是網路時代,應擴大《古今藝文》的視野,建立全球性網站。再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蔡教授輝振(即前文指的蔡叔叔)大力協助,於民國九十二年八月正式成立。自三十一卷一期發行電子書,並將逐步追溯到六卷一期,讓全球的文友都能讀到這份中國人的雜誌。
去年底自認老當亦壯,遠至香港出席四萬會眾的祭孔盛典,然後去深圳買一大箱書,長途跋涉而不覺疲憊,自信《古今藝文》尚可存續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八年。豈料,今年(九七)初,膝蓋開始疼痛,經醫生檢查,患退化性關節炎,情況並不嚴重,多方求醫,未形惡化,欣喜能繼續為文友服務。一向為本刊源活水的長女蜀薇還答應捐出一筆經費,將在明年屆三十周歲時,舉辦一次大型徵文,及兩岸學術研討會,留下歷史紀錄。
孰知,近日來手臂,不能操作電腦,這就問題大了,像被上帝斷了手腳,簡直是要作廢我!
過去幾次都屬經濟危機,未把我擊倒,很快就站穩腳跟,繼續行前走。唯有身體出了狀況,就很難再起,於興起一種「我將不支」的空虛、落寞。
在過去的歲月裡,我每天清晨走進工作室,第一件大事就是打開電腦,點出E-mail, 悉讀來自各方稿件,彼此心靈交會,將是美好一天的開始。這樣的日子將會隨我身體的衰老而遠去,好似馳騁在運動場上的健兒突然倒地,如「萬箭穿心」的痛。可是人生無常,「天若有情天亦老」。《古今藝文》在刊出三十四卷四期(九十七年八月一日)劃下句點,希望文友如觀一齣戲的落幕,多給掌聲,不要嘆息!
回 響
宜蘭蘭陽女中孟繁舉老師來函:
毅 兄:
承賜大著《笑剖李登輝》一書,已經收到,謝謝!此書大有看頭,當慢慢欣賞。
前時看到貴刊停刊啟事,悵然若失,對此刊物 吾兄已付出最大心力財力,貢獻已多,成就如此,亦可自慰。今後當可優遊山林,泛濫群書,或著書立說,享受人間之至樂矣!
耑此布臆 敬頌
時祺
弟孟繁舉敬上
九三.七.九.十七.
文化大學李興才教授來函:
瞿社長毅公道鑒:
頃奉賜贈大著《笑剖李登輝》一巨冊,雖是已在《古今藝文》逐期先後讀過,今得全璧,溫故知新,社長以如椽之筆,本於國家民族大義與國民良知,對此叛徒及其同類,大加針砭撻伐,痛快人心,良深敬佩,特此致敬致謝。
又讀《古今藝文》三十四卷四期《向文友說再見》大作,可說一字一淚,社長花二十九年心血,投入全部私蓄及精力、時間,培育《古今藝文》茁壯成長,揚名兩岸及四海,齊聲讚美,為宏揚中華文化高舉大旗之際,突告「我將不支」,為《古今藝文》劃下句點,同聲嘆息。但,驀然回首,社長已為文友發表二千萬字的創作文章,水準日高,環顧兩岸,皆不能及,文化鬥士,士人風骨,三十年來的《古今藝文》,可作見證,社長之豐功偉績,必垂青史!衷心崇敬。退一步言,功成身退,了無遺憾矣。
興才老朽,叨與映湘兄三度同學,沾光掛名顧問,愧云教書匠,對《古今藝文》未盡棉薄,萬分歉仄。特以短箋,向您致敬致謝!祝
福壽康寧
後學李興才拜上 08.9.24
上海范甫先生祝辭
《古今藝文》你是一盞燈
那麼明亮,那麼溫馨
照亮好學的人們
你是一幅畫
美麗半個世紀歷程
越來越色彩繽紛
你是一首歌
踏響時代足音
抑揚頓錯落地有聲
在你的殿堂上
我曾化作縷光芒一份油彩一個音符
獻給你,結束是另一種生辰
瞿毅先生:
您好!《古今藝文》第三十四卷四期收閱、拙文刊出,十分感謝!
您主持、編輯《古今藝文》二十九年,功績卓著,為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令許多有識之士敬佩。我相信,您在中華文化史上將留下?光輝的一頁。
願您多多保重身體,尊醫療治,康復四肢的功能。
謹祝
錢玉趾敬上
福建大學易存國來函
尊敬的瞿老:
您好!
頃接貴刊寄來的大函,閱畢,不禁感慨萬千。
承蒙貴刊關照,拙文得以多次刊發,其間凝結了瞿老及貴刊同仁多少心血,其深情高誼,難以言表......
貴刊此次(暫時?)休刊,讓人不甚唏噓之餘,我謹獻上最誠摯的祝願:
祝瞿老多多保重,享受意義人生!
但願我們有在大陸或寶島臺灣拜望瞿老的那一天......
瞿老:您老保重!!
大陸後學:易存國(0592-2185997)
2008.9.4
石鍾揚教授來函
瞿毅先生惠鑒:收到《古今藝文》之“再見”號,作為老讀者兼供稿者,我實在“高興”不起來,唯有歎息而已。一歎這麼一個受海峽兩岸讀者歡迎的刊物怎就這麼輕輕地就“再見”了呢?二歎先生竭力維護文化使命,令人敬佩為何薪火再傳而脫節呢?三歎我們神交十年,雖有雪鴻往還、電話致問,眼看有盛會設橋,相會有期,為何忽然斷橋,相期茫然呢?
謹祝先生健康長壽
鐘揚2008.9.3
瞿先生有道:
最近到泰國普吉島去了一次,未看信箱。今天已經12日了,也未收到最近一期之貴刊,正在惦念之中,打開信箱,方知您患關節炎而不再編輯古今藝文了。十多年來,承先生熱情幫助,獲益非淺,感激之情,實難言表。您的退休,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但您年事已高,當以保養身體為主。衷心祝願您病情極快好轉,早日恢復健康。不知古今藝文是否有人
張覺敬上
重慶卓濟賢來詩惜別:
悽然謝幕 不勝依依
廿九長卷 無愧歷史
文橋暫斷 情誼長存
隔海相望 恭祝安康
--題呈《古今藝文》瞿毅學兄
2008年8月30於渝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大陸處處有溫暖
瞿 毅
九月十一日《聯合報》載,臺灣人看大陸「負面印象多」,我的感覺不一樣。
二千年八月我偕妻女回鄉探親,抵成都已近黃昏,坐進一輛計程車。走到中途,車子嘎然而止。司機歉意告訴我們,他的車子不能到我們去的地方,若被警察抓到會受重罰。他立刻招來一部車,我問要多少錢?他擺擺手操著濃重的川音說:「不要!不要!我沒有把你們載到目的地那能收錢?」我正從口袋掏錢時,他嘟一聲把車子開走了。
零五年九月的一個下午,我和外孫女從重慶上清寺乘計程車去朝天門。司機約三十餘歲,說話親切,他從口音即猜出我來自臺灣,好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外孫女告訴他我是回來參加「抗戰文學研討會」的學者,他更加喜悅。他是學歷史的,對抗戰的經過很熟悉,他的父親是在抗戰末期犧牲的。那幾天重慶各大報紙都以大幅版面刊載「研討會」的新聞,他耳熟能詳,似乎對我這個遠道而來與會的客人,有幾分敬意。我給他一張署有《古今藝文》雜誌社長的名片,他眼睛一亮。他在郊區一家鐵工廠上班,常在假日租車出來賺外快。我對這樣勤奮的青年人很是佩服。下車時,他硬是不收我的車資。
會後第三天,我和兩位友遊南溫泉。我們從建文廟下來,坡陡路滑,一
不小心就會跌倒。走在我們前面一對男女,說說笑笑,可能是新婚。他們只顧說話,忘記足下。女的滑倒了,男的手腳快,一把抓住。我們上前關心而閒聊起來。當他們知道我們來自臺灣,我們知道他們來自成都,似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都有說不完的話。走到一處紀念館,要購票入場,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進去時。那位小姐已為我們買好票。她說,不管進不進去參觀,都得買票。否則,就要倒回去走另一條路下山。我們堅拒了好久,就是無法說服他們。
和善親切 處處溫暖
臺灣人看大陸負面印象多,我的感覺不一樣。
兩千年八月我偕妻女回鄉探親,抵成都,坐程計車中途。司機歉意的告訴我們,他的車子不能到達我們要去的地方,若被警察抓到會受重罰。他為我們招來另一部。而且說沒有載到目的地,不能收錢。
二○○五年,我和外孫女在重慶搭計程車。司機說話親切,外孫女告訴他我是來參加「抗戰文學研討會」的學者。他更加喜悅,他說他是學歷史的,對抗戰的經過很熟悉,他說他父親就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到下車時,他硬是不收我的車資。
會後我和友人遊南溫泉,坡陡路滑,前面一對男女,女的滑倒了,男的一把
抓住。我們上前關心而答上話,閒聊起來。走到一處紀念館,那位小姐為我們買好了票,我們堅拒了好久,就是無法說服他們。
九月十一日《聯合報》載,臺灣人看大陸「負面印象多」,我的感覺不一樣。
二千年八月我偕妻女回鄉探親,抵成都已近黃昏,坐進一輛計程車。走到中途,車子嘎然而止。司機歉意告訴我們,他的車子不能到我們去的地方,若被警察抓到會受重罰。他立刻招來一部車,我問要多少錢?他擺擺手操著濃重的川音說:「不要!不要!我沒有把你們載到目的地那能收錢?」我正從口袋掏錢時,他嘟一聲把車子開走了。
零五年九月的一個下午,我和外孫女從重慶上清寺乘計程車去朝天門。司機約三十餘歲,說話親切,他從口音即猜出我來自臺灣,好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外孫女告訴他我是回來參加「抗戰文學研討會」的學者,他更加喜悅。他是學歷史的,對抗戰的經過很熟悉,他的父親是在抗戰末期犧牲的。那幾天重慶各大報紙都以大幅版面刊載「研討會」的新聞,他耳熟能詳,似乎對我這個遠道而來與會的客人,有幾分敬意。我給他一張署有《古今藝文》雜誌社長的名片,他眼睛一亮。他在郊區一家鐵工廠上班,常在假日租車出來賺外快。我對這樣勤奮的青年人很是佩服。下車時,他硬是不收我的車資。
會後第三天,我和兩位友遊南溫泉。我們從建文廟下來,坡陡路滑,一
不小心就會跌倒。走在我們前面一對男女,說說笑笑,可能是新婚。他們只顧說話,忘記足下。女的滑倒了,男的手腳快,一把抓住。我們上前關心而閒聊起來。當他們知道我們來自臺灣,我們知道他們來自成都,似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都有說不完的話。走到一處紀念館,要購票入場,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進去時。那位小姐已為我們買好票。她說,不管進不進去參觀,都得買票。否則,就要倒回去走另一條路下山。我們堅拒了好久,就是無法說服他們。
和善親切 處處溫暖
臺灣人看大陸負面印象多,我的感覺不一樣。
兩千年八月我偕妻女回鄉探親,抵成都,坐程計車中途。司機歉意的告訴我們,他的車子不能到達我們要去的地方,若被警察抓到會受重罰。他為我們招來另一部。而且說沒有載到目的地,不能收錢。
二○○五年,我和外孫女在重慶搭計程車。司機說話親切,外孫女告訴他我是來參加「抗戰文學研討會」的學者。他更加喜悅,他說他是學歷史的,對抗戰的經過很熟悉,他說他父親就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到下車時,他硬是不收我的車資。
會後我和友人遊南溫泉,坡陡路滑,前面一對男女,女的滑倒了,男的一把
抓住。我們上前關心而答上話,閒聊起來。走到一處紀念館,那位小姐為我們買好了票,我們堅拒了好久,就是無法說服他們。
宋美齡的魅力
瞿 毅
宋氏三姐妹,大姐藹齡適財政專家孔祥熙,官至行政院長。二姐慶齡為國父內助,老么美齡為蔣公之妻。三姐妹中以美齡最具魅力,鋒頭最健,與蔣介石結縭,真是英雄美人,交相輝映,為中國歷代政壇所罕見。
宋美齡機要秘書張紫葛初次見到宋美的印象是「她的臉、五官,確實相當美麗。年齡呢,看來似乎不過三十歲,但是算來她又不止這個年紀。宋美齡的頭髮籠統梳向腦後,綰上一個大髮夾,這是當年中年民婦的樸素髮式,人民把她叫做『喜鵲尾巴』。陰丹士林布的旗袍只有八成新;腳穿平底皮鞋,普普通通的長統絲襪,通身沒有首飾……。」(1)但她站在蔣委員身邊依然人感到儀態萬千。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初創,缺乏航空人才。獨具慧眼的宋美齡,聘請陳納德為空軍顧問。陳氏不負所望,一面培訓我國空軍人才,一面號召美國退伍軍人來華,組成戰鬥力極強的十四航空隊,迭建奇功。陳納德在美國只不過是位沒沒無聞的退役陸軍航空上尉,她竟賞識到他具有統馭群倫的將才,無異鄧小平隔代賞識胡錦濤有大用。陳納德也因蔣公不次拔擢升到空軍少將,成為國際知名人物。陳納德曾為宋美齡魅力傾倒,他第一次會見蔣氏夫婦之後,即在日記上寫著:「妳將是我永遠的公主。」(2)
史迪威竟因宋美齡兩次挽陳納德的手而生醋意,大罵陳納德是靠走女人路線爭功邀寵的小人。其實,宋挽史的手臂次數更多。(3)
一九四一年五月美國雜誌業鉅子魯斯夫婦訪問重慶時,即建議宋美齡訪美,一則調養身體,一則替中國宣傳,讓美國人認識中國,其效力可抵三十萬兵力。蔣委員長答得妙:「夫人在旁襄助,其威力可抵六十萬兵力。」(4)的確,宋美齡對蔣介石輔助很大,尤其是「西安事變」若不是她從中斡旋,蔣是否平安脫險,實難逆料,故蔣介石曾對部屬說:「在西安事變中,夫人給了我一條命。」
羅斯福特使威爾基(Wendell L.Willkie)於一九四二年九月來華,為重慶帶來興奮與鼓舞,蔣介石夫婦熱烈招待這位特使。威爾基在一個晚宴上,建議蔣夫人訪美,向美國朝野宣揚中國抗日的決心。威爾基說,以夫人的智慧和魅力,必能使美國人民更加了解中國,她將是一個「完美的大使」,美國人民「就歡迎這樣的訪客」(5)。
隨威爾基來華的考爾斯在《邁克回顧》中寫道:「夫人的儀態和風度,令我和溫德爾(威爾基)兩人都感到仰慕。」「我完全同意蔣夫人是我們所見過最美麗、聰明和性感的女人。」(6)。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宋美齡自成都機場搭最新波音三○七赴美,蔣介石到機場送行,目睹飛機起飛才離去,隨行者有兩名美國護士和孔二小姐。宋美齡在機上一直躺著,未與機組人員交談,機組人員亦奉令不得和乘客交談。飛機於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降落紐約長島密契爾軍用機場,隨即住進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學中心哈克尼斯大病房大樓。第二天,羅斯福夫人即去醫院探視。宋美齡在羅斯福夫人面前,因旅程勞累,像個嬌弱的女人,使已有五個孩子的羅斯福夫人對宋美齡油然而生「我見猶憐」的母愛之情,……羅斯福夫人回憶錄中寫著:「蔣夫人似乎很緊張、很痛苦的樣子,她不能忍受任何東西碰到她的身體。有好長一段時間,醫生無法紓解她的痛苦,我認為大概是她長期緊張、焦慮和中國氣候所造成的後果。」又說:「蔣夫人嬌小和纖弱,看到她躺在床上,我心裡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兒,我一定會幫助她,照顧她。」(7)
宋美齡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羅斯福夫人非常親切,親她的臉頰,希望能做她的私人朋友。羅斯福夫人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宋美齡是個「很甜的人,但頗有個性,亦很堅強,這些特色,使她和她丈夫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並肩成為真正的伙伴。」(8)
宋美齡在醫院住了十一個禮拜,直到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出院。在這期間經長老會醫學中心羅布(Robert F. L0eb)醫生的細心治療下,拔掉智齒、治好鼻竇炎,身體逐漸康復。羅斯福夫婦邀請她前往紐約上州海德公園(Hyde Park)羅斯福老家休息。宋美齡在海德公園待了五天,一面補足元氣,一面忙著為國會的講稿作最後潤飾,以及思考未來如何面對美國朝野和媒體;這關係中國抗戰前途、國際聲望與中美關係的進展,她必須冷靜運籌帷幄。(9)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七日宋美齡一行人自海德公園搭乘火車於下午五時十分抵達華府聯合車站,車站內萬頭鑽動,擠滿歡迎人潮。羅斯福夫婦,親自到車站迎接.。白宮以國賓之禮相迎,如同四年前接待英王喬治六世及皇后之禮。羅斯福不良於行,留在車內,由夫人到月臺迎接。我駐美大使魏道明夫婦、公使劉鍇、前駐美大使施肇基、宋子文夫婦等皆到車站迎接。(10)
第二天,即二月十八日中午,在羅斯福夫人陪同下先至參議院演講,議事廳座無虛席,宋美齡一出現,即贏得掌聲雷動,宋頷首微笑。副總統兼參議長華萊士先作簡短介紹,蔣夫人隨即開始她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演講結束之後,再到眾議院,這是眾議院第二次邀請女性發表演說,第一次一九四二年八月荷蘭女王威廉敏娜(Queen Wilhelmina)。眾院議長雷朋(Sam Rayburn)向眾議員熱情頌讚蔣夫人,隨即演講開始。宋美齡演講的重點是:一、強調中美兩國長期友誼與美軍參戰的貢獻;二、宣揚中國軍民抗戰之艱苦與決心;三、陳述中國歷史文化之悠久;四、控訴日軍暴行;五、主張先擊敗日本再對付納粹;六、闡揚正義必勝之道;七、各國攜手重建戰後和平。(11)宋美齡演講結束,掌聲長達五分鐘。有一議員說,他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差一點讓他掉下眼淚。
「蔣夫人是一流的演說家,也是高明的『乞討者』,她在講詞中絲毫不露乞憐和乞援的痕跡,但是,眾議員以及在收音旁聆聽宋美齡演講的美國人民,立即同聲一致要求美國政府加速援華,而民眾亦慷慨大度地樂捐助華抗戰,即連羅斯福總統亦不得不公開表示加快援助中國的速度。(12)
「一位住在新澤西州東奧倫奇(East Orange)市的家庭主婦,寄了一張三塊錢的匯票和一張上海難童在火車站哭泣的剪報至白宮,要求代為轉蔣夫人。這位美國太太說:『三塊錢匯票是我的三個女兒合送給那位在火車站哭泣的小朋友。』這是蔣夫人的國會演講經由收音機轉播全美,打動千千萬萬美國人心田的最佳證明。每天有數百封來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宮,收信人是蔣夫人。」寫過《林肯傳》的詩人兼記者卡爾桑德堡(Cari Sandburg)在《華盛頓郵報》寫道:『她所要的是什麼,是為了整個地球上的人類。』」(13)
二○○三年宋美齡在美國逝世,《紐約時報》還報導當年的盛況:「她在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演說,讓整個華盛頓為之傾倒,從而為中國爭取到幾十億美元援助。」(見於網路)
在國會演講後的第二天,蔣夫人和羅斯福夫婦一起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舉行記者會,與會男女記者一百七十二人。「大家一面採訪蔣夫人,一面爭睹亞洲第一夫人的丰采,同時亦首次領略她的機智與銳利。在記者會上,蔣夫人坐中間,羅斯福在右,其夫人在左。《時代》周刊說,蔣夫人有如初次登臺演出的少女一樣。羅斯福向記者說:「蔣夫人是個與眾不同的特使」(14)
「穿一襲黑色旗袍,胸前別了一枚中軍空軍軍徽的蔣夫人,一開口就不同凡響。她說:她在中國戰場訪問過前線無數次,不知懼怕為何物。但此刻看到記者的筆不停地揮動,心裡不知是怕還是不怕。『然而我感到你們的臉上都閃著笑容,我感覺到我是你們的朋友……』記者們熱烈鼓掌。」(15)
宋美齡在記者會上,對記者尖銳的問頭都能對答如流,「咄咄逼人」,羅斯福覺得這樣繼續下去,蔣夫人的風頭比他還健,於是宣布散會。(16)
美專欄作家克萊伯(Raymond Clapper)承認這場記者會使他大呼過癮,也許有一天要讓影星海倫海絲來演這個角色,不過,她演得再好也比不真實生活蔣夫人。(17)
「美國的女記者在會後咸認為她對國際問題的了解,在當今世界婦女領袖中無出其右者。」(18)
宋美齡由於個人的表現,為貧弱的國家爭光,獲中外人士一致贊譽;惟胡適博士澆冷水說:「不像話,不知所云。」(見於網路)胡適當時剛卸下駐美使之職,如果他還在任,可能評論就不一樣。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蔣氏夫婦赴埃及參加開羅會議,宋美齡還在病中。邱吉爾私人醫生莫蘭(Llord Moran)為她檢查身體,當晚在日記寫著:「她不再年輕了,但她有一種高貴的氣質,也有一些憔悴的魅力。」(19)
「開羅會議全是男人的的天下,唯獨宋美齡『母儀開羅』,與蔣、羅、邱平起平坐,三巨頭高峰變成四巨頭會議,官方照片即有三巨頭與四巨頭兩種。她的穿著、談吐和舉止可說是會場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以外,最生動、鮮明的展現。」(20)
宋美齡在開羅會議的表現,蔣介石在最後一天的日記上寫著:「今日夫人自十一時往訪羅斯福商討經濟問題以後,直至霍氏(霍普金斯)離去,在此十小時間幾無一息之暇,且時時皆聚精會神,未能有一刻之鬆弛,故至十時已疲乏不堪,從未見其有如此情狀也。」(21)
蔣介石又在另一日記上云:「宴會中邱氏與夫人談笑,夫人亦以幽默語態應之……」(22)
「邱吉爾問宋美齡:『夫人是否認為我是一個很老的人?』宋答:『我真的不知道。閣下相信殖民主義,我不相信。』不久,邱又問宋對其看法如何?宋答曰:『我認為閣下說的時候比做的時候要兇。』」(23)
「邱吉爾在回憶錄中提及他對蔣介石的正面看法,他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蔣介石。我對他的冷靜、含蓄和敏捷的性格頗有印象。此刻是他的名望臻至頂峰之際。在美國人眼中,他是世界最顯赫的角色之一。他是「新亞洲」的龍頭。』邱翁說他對蔣夫人曾有頗為愉快的對話。『可看出她是一個非常特殊亦極有魅力的人』;他告訴蔣夫人上次在美未能晤面,實感遺憾。」(24)
蔣夫人在美國訪問時,邱吉爾亦在美國。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告訴邱吉爾說:「我介紹你認識蔣夫人,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宮來與邱吉爾一道午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說,要邱吉爾先打電話請她,她才答應,因此午餐沒有吃成。(25)
開羅會議,羅斯福的兒子伊利奧亦隨行,在一次雞尾酒會後,宋、伊兩人有長談,伊對宋美齡的印象是:「我覺得她像一位老練的演員。在半個多小時裡,她生動地、風趣地、熱心地談著……我相信蔣夫人多少年來,始終是以一種征服人的魅力對對方的談話發生興趣的方式來應付人。」(26)
一九一四年張學良在唐紹儀女公子(顧維鈞大姨子)的高級宴會上遇見宋美齡,他就驚為天人,心想:「如果我沒結婚就追她。」(見於網路)。這時蔣宋還沒有結識。
民國三十八年杪,中國大陸變色,國民政府退居台灣,美國政府落井下石,國務卿艾奇遜與總統杜魯門先後發表不支持蔣介石領導的中國政府。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從日本東京盟軍總部來了一位雪中送炭的友人,那就是美國海軍上將查理.柯克(Charles M..Cooke),透過各種管道向美國民間爭取軍援台灣,又連絡美國友蔣人士來台合力抗共,更為蔣提出多項重大決策,譬如撤退海南、舟山,確保台灣都是他出的主意。
當時也有一插曲,蔣氏夫婦接見柯克時,宋美齡伸手與柯克一握,被國際媒體捕捉到這一難得的鏡頭,爭相刊載。世人始知中華民國仍然存在於台灣,這又是宋美齡的魅力打開了國際知名度。
注釋:
(1)張紫葛著《你所不知道的宋美齡》頁五。
(2)安淑萍、王長生著《蔣介石誄辭說屑》頁二四九。
(3)同(2)頁二四八。
(4)林博文著《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頁一六六。
(5)同(4)頁一六五。
(6)楊天石著《蔣介石真相之二》頁四四六、四四七。
(7)同(4)頁一七○。
(8)同(4)頁一七一。
(9)同(4)頁一七三。
(10)同(4)頁一七四。
(11)同(4)頁一七六
(12)同(4)頁一八○
(13)同(12)
(14)同(12)
(15)同(4)頁一八一。
(16)同(4)頁一八二。
(17)同(16)
(18)同(4)頁一八二
(19)同(4)頁二一三。
(20)同(4)頁二一五。
(21)同(20)
(22)同(4)頁二一六。
(23)同(22)
(24)同(23)
(25)同(4)頁二二六。
(26)同(4)頁二二○。
宋氏三姐妹,大姐藹齡適財政專家孔祥熙,官至行政院長。二姐慶齡為國父內助,老么美齡為蔣公之妻。三姐妹中以美齡最具魅力,鋒頭最健,與蔣介石結縭,真是英雄美人,交相輝映,為中國歷代政壇所罕見。
宋美齡機要秘書張紫葛初次見到宋美的印象是「她的臉、五官,確實相當美麗。年齡呢,看來似乎不過三十歲,但是算來她又不止這個年紀。宋美齡的頭髮籠統梳向腦後,綰上一個大髮夾,這是當年中年民婦的樸素髮式,人民把她叫做『喜鵲尾巴』。陰丹士林布的旗袍只有八成新;腳穿平底皮鞋,普普通通的長統絲襪,通身沒有首飾……。」(1)但她站在蔣委員身邊依然人感到儀態萬千。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初創,缺乏航空人才。獨具慧眼的宋美齡,聘請陳納德為空軍顧問。陳氏不負所望,一面培訓我國空軍人才,一面號召美國退伍軍人來華,組成戰鬥力極強的十四航空隊,迭建奇功。陳納德在美國只不過是位沒沒無聞的退役陸軍航空上尉,她竟賞識到他具有統馭群倫的將才,無異鄧小平隔代賞識胡錦濤有大用。陳納德也因蔣公不次拔擢升到空軍少將,成為國際知名人物。陳納德曾為宋美齡魅力傾倒,他第一次會見蔣氏夫婦之後,即在日記上寫著:「妳將是我永遠的公主。」(2)
史迪威竟因宋美齡兩次挽陳納德的手而生醋意,大罵陳納德是靠走女人路線爭功邀寵的小人。其實,宋挽史的手臂次數更多。(3)
一九四一年五月美國雜誌業鉅子魯斯夫婦訪問重慶時,即建議宋美齡訪美,一則調養身體,一則替中國宣傳,讓美國人認識中國,其效力可抵三十萬兵力。蔣委員長答得妙:「夫人在旁襄助,其威力可抵六十萬兵力。」(4)的確,宋美齡對蔣介石輔助很大,尤其是「西安事變」若不是她從中斡旋,蔣是否平安脫險,實難逆料,故蔣介石曾對部屬說:「在西安事變中,夫人給了我一條命。」
羅斯福特使威爾基(Wendell L.Willkie)於一九四二年九月來華,為重慶帶來興奮與鼓舞,蔣介石夫婦熱烈招待這位特使。威爾基在一個晚宴上,建議蔣夫人訪美,向美國朝野宣揚中國抗日的決心。威爾基說,以夫人的智慧和魅力,必能使美國人民更加了解中國,她將是一個「完美的大使」,美國人民「就歡迎這樣的訪客」(5)。
隨威爾基來華的考爾斯在《邁克回顧》中寫道:「夫人的儀態和風度,令我和溫德爾(威爾基)兩人都感到仰慕。」「我完全同意蔣夫人是我們所見過最美麗、聰明和性感的女人。」(6)。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宋美齡自成都機場搭最新波音三○七赴美,蔣介石到機場送行,目睹飛機起飛才離去,隨行者有兩名美國護士和孔二小姐。宋美齡在機上一直躺著,未與機組人員交談,機組人員亦奉令不得和乘客交談。飛機於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降落紐約長島密契爾軍用機場,隨即住進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學中心哈克尼斯大病房大樓。第二天,羅斯福夫人即去醫院探視。宋美齡在羅斯福夫人面前,因旅程勞累,像個嬌弱的女人,使已有五個孩子的羅斯福夫人對宋美齡油然而生「我見猶憐」的母愛之情,……羅斯福夫人回憶錄中寫著:「蔣夫人似乎很緊張、很痛苦的樣子,她不能忍受任何東西碰到她的身體。有好長一段時間,醫生無法紓解她的痛苦,我認為大概是她長期緊張、焦慮和中國氣候所造成的後果。」又說:「蔣夫人嬌小和纖弱,看到她躺在床上,我心裡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兒,我一定會幫助她,照顧她。」(7)
宋美齡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羅斯福夫人非常親切,親她的臉頰,希望能做她的私人朋友。羅斯福夫人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宋美齡是個「很甜的人,但頗有個性,亦很堅強,這些特色,使她和她丈夫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並肩成為真正的伙伴。」(8)
宋美齡在醫院住了十一個禮拜,直到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出院。在這期間經長老會醫學中心羅布(Robert F. L0eb)醫生的細心治療下,拔掉智齒、治好鼻竇炎,身體逐漸康復。羅斯福夫婦邀請她前往紐約上州海德公園(Hyde Park)羅斯福老家休息。宋美齡在海德公園待了五天,一面補足元氣,一面忙著為國會的講稿作最後潤飾,以及思考未來如何面對美國朝野和媒體;這關係中國抗戰前途、國際聲望與中美關係的進展,她必須冷靜運籌帷幄。(9)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七日宋美齡一行人自海德公園搭乘火車於下午五時十分抵達華府聯合車站,車站內萬頭鑽動,擠滿歡迎人潮。羅斯福夫婦,親自到車站迎接.。白宮以國賓之禮相迎,如同四年前接待英王喬治六世及皇后之禮。羅斯福不良於行,留在車內,由夫人到月臺迎接。我駐美大使魏道明夫婦、公使劉鍇、前駐美大使施肇基、宋子文夫婦等皆到車站迎接。(10)
第二天,即二月十八日中午,在羅斯福夫人陪同下先至參議院演講,議事廳座無虛席,宋美齡一出現,即贏得掌聲雷動,宋頷首微笑。副總統兼參議長華萊士先作簡短介紹,蔣夫人隨即開始她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演講結束之後,再到眾議院,這是眾議院第二次邀請女性發表演說,第一次一九四二年八月荷蘭女王威廉敏娜(Queen Wilhelmina)。眾院議長雷朋(Sam Rayburn)向眾議員熱情頌讚蔣夫人,隨即演講開始。宋美齡演講的重點是:一、強調中美兩國長期友誼與美軍參戰的貢獻;二、宣揚中國軍民抗戰之艱苦與決心;三、陳述中國歷史文化之悠久;四、控訴日軍暴行;五、主張先擊敗日本再對付納粹;六、闡揚正義必勝之道;七、各國攜手重建戰後和平。(11)宋美齡演講結束,掌聲長達五分鐘。有一議員說,他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差一點讓他掉下眼淚。
「蔣夫人是一流的演說家,也是高明的『乞討者』,她在講詞中絲毫不露乞憐和乞援的痕跡,但是,眾議員以及在收音旁聆聽宋美齡演講的美國人民,立即同聲一致要求美國政府加速援華,而民眾亦慷慨大度地樂捐助華抗戰,即連羅斯福總統亦不得不公開表示加快援助中國的速度。(12)
「一位住在新澤西州東奧倫奇(East Orange)市的家庭主婦,寄了一張三塊錢的匯票和一張上海難童在火車站哭泣的剪報至白宮,要求代為轉蔣夫人。這位美國太太說:『三塊錢匯票是我的三個女兒合送給那位在火車站哭泣的小朋友。』這是蔣夫人的國會演講經由收音機轉播全美,打動千千萬萬美國人心田的最佳證明。每天有數百封來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宮,收信人是蔣夫人。」寫過《林肯傳》的詩人兼記者卡爾桑德堡(Cari Sandburg)在《華盛頓郵報》寫道:『她所要的是什麼,是為了整個地球上的人類。』」(13)
二○○三年宋美齡在美國逝世,《紐約時報》還報導當年的盛況:「她在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演說,讓整個華盛頓為之傾倒,從而為中國爭取到幾十億美元援助。」(見於網路)
在國會演講後的第二天,蔣夫人和羅斯福夫婦一起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舉行記者會,與會男女記者一百七十二人。「大家一面採訪蔣夫人,一面爭睹亞洲第一夫人的丰采,同時亦首次領略她的機智與銳利。在記者會上,蔣夫人坐中間,羅斯福在右,其夫人在左。《時代》周刊說,蔣夫人有如初次登臺演出的少女一樣。羅斯福向記者說:「蔣夫人是個與眾不同的特使」(14)
「穿一襲黑色旗袍,胸前別了一枚中軍空軍軍徽的蔣夫人,一開口就不同凡響。她說:她在中國戰場訪問過前線無數次,不知懼怕為何物。但此刻看到記者的筆不停地揮動,心裡不知是怕還是不怕。『然而我感到你們的臉上都閃著笑容,我感覺到我是你們的朋友……』記者們熱烈鼓掌。」(15)
宋美齡在記者會上,對記者尖銳的問頭都能對答如流,「咄咄逼人」,羅斯福覺得這樣繼續下去,蔣夫人的風頭比他還健,於是宣布散會。(16)
美專欄作家克萊伯(Raymond Clapper)承認這場記者會使他大呼過癮,也許有一天要讓影星海倫海絲來演這個角色,不過,她演得再好也比不真實生活蔣夫人。(17)
「美國的女記者在會後咸認為她對國際問題的了解,在當今世界婦女領袖中無出其右者。」(18)
宋美齡由於個人的表現,為貧弱的國家爭光,獲中外人士一致贊譽;惟胡適博士澆冷水說:「不像話,不知所云。」(見於網路)胡適當時剛卸下駐美使之職,如果他還在任,可能評論就不一樣。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蔣氏夫婦赴埃及參加開羅會議,宋美齡還在病中。邱吉爾私人醫生莫蘭(Llord Moran)為她檢查身體,當晚在日記寫著:「她不再年輕了,但她有一種高貴的氣質,也有一些憔悴的魅力。」(19)
「開羅會議全是男人的的天下,唯獨宋美齡『母儀開羅』,與蔣、羅、邱平起平坐,三巨頭高峰變成四巨頭會議,官方照片即有三巨頭與四巨頭兩種。她的穿著、談吐和舉止可說是會場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以外,最生動、鮮明的展現。」(20)
宋美齡在開羅會議的表現,蔣介石在最後一天的日記上寫著:「今日夫人自十一時往訪羅斯福商討經濟問題以後,直至霍氏(霍普金斯)離去,在此十小時間幾無一息之暇,且時時皆聚精會神,未能有一刻之鬆弛,故至十時已疲乏不堪,從未見其有如此情狀也。」(21)
蔣介石又在另一日記上云:「宴會中邱氏與夫人談笑,夫人亦以幽默語態應之……」(22)
「邱吉爾問宋美齡:『夫人是否認為我是一個很老的人?』宋答:『我真的不知道。閣下相信殖民主義,我不相信。』不久,邱又問宋對其看法如何?宋答曰:『我認為閣下說的時候比做的時候要兇。』」(23)
「邱吉爾在回憶錄中提及他對蔣介石的正面看法,他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蔣介石。我對他的冷靜、含蓄和敏捷的性格頗有印象。此刻是他的名望臻至頂峰之際。在美國人眼中,他是世界最顯赫的角色之一。他是「新亞洲」的龍頭。』邱翁說他對蔣夫人曾有頗為愉快的對話。『可看出她是一個非常特殊亦極有魅力的人』;他告訴蔣夫人上次在美未能晤面,實感遺憾。」(24)
蔣夫人在美國訪問時,邱吉爾亦在美國。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告訴邱吉爾說:「我介紹你認識蔣夫人,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宮來與邱吉爾一道午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說,要邱吉爾先打電話請她,她才答應,因此午餐沒有吃成。(25)
開羅會議,羅斯福的兒子伊利奧亦隨行,在一次雞尾酒會後,宋、伊兩人有長談,伊對宋美齡的印象是:「我覺得她像一位老練的演員。在半個多小時裡,她生動地、風趣地、熱心地談著……我相信蔣夫人多少年來,始終是以一種征服人的魅力對對方的談話發生興趣的方式來應付人。」(26)
一九一四年張學良在唐紹儀女公子(顧維鈞大姨子)的高級宴會上遇見宋美齡,他就驚為天人,心想:「如果我沒結婚就追她。」(見於網路)。這時蔣宋還沒有結識。
民國三十八年杪,中國大陸變色,國民政府退居台灣,美國政府落井下石,國務卿艾奇遜與總統杜魯門先後發表不支持蔣介石領導的中國政府。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從日本東京盟軍總部來了一位雪中送炭的友人,那就是美國海軍上將查理.柯克(Charles M..Cooke),透過各種管道向美國民間爭取軍援台灣,又連絡美國友蔣人士來台合力抗共,更為蔣提出多項重大決策,譬如撤退海南、舟山,確保台灣都是他出的主意。
當時也有一插曲,蔣氏夫婦接見柯克時,宋美齡伸手與柯克一握,被國際媒體捕捉到這一難得的鏡頭,爭相刊載。世人始知中華民國仍然存在於台灣,這又是宋美齡的魅力打開了國際知名度。
注釋:
(1)張紫葛著《你所不知道的宋美齡》頁五。
(2)安淑萍、王長生著《蔣介石誄辭說屑》頁二四九。
(3)同(2)頁二四八。
(4)林博文著《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頁一六六。
(5)同(4)頁一六五。
(6)楊天石著《蔣介石真相之二》頁四四六、四四七。
(7)同(4)頁一七○。
(8)同(4)頁一七一。
(9)同(4)頁一七三。
(10)同(4)頁一七四。
(11)同(4)頁一七六
(12)同(4)頁一八○
(13)同(12)
(14)同(12)
(15)同(4)頁一八一。
(16)同(4)頁一八二。
(17)同(16)
(18)同(4)頁一八二
(19)同(4)頁二一三。
(20)同(4)頁二一五。
(21)同(20)
(22)同(4)頁二一六。
(23)同(22)
(24)同(23)
(25)同(4)頁二二六。
(26)同(4)頁二二○。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細品周仲初先生《大陸采風》集
瞿 毅
周仲初先生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待人親切,與他相處猶沐浴春風。年高八十有六,身體硬朗,勤於寫作,大德者必得其壽。
他熱愛旅遊,行遍祖國大地,遊必有記,記必成文。編者幾乎每天都接到他遠從成都寄來的大作。因本刊為季刊,無法容納這樣多的文章,而又不忍心讓它永沉海底,不見天日。於是將多年來在本刊發表和未發表者共一百二十四篇鴻文,集成《大陸采風》,發行單行本,供大家欣賞好文章。
《大陸采風》計分《遊蹤》、《名人軼事》、《文史鉤沉》三個單元,而以《遊蹤》居多,八十四篇。《文史鉤沉》次之,二十四篇。《名人軼事》殿後,十六篇。
作者下筆謹慎,不虛置一詞,每篇文長不過千餘字,很適合於現代生活忙碌的人閱讀。在《古今藝文》發表時,即獲得熱烈回響。
他每寫一景點必追本溯源,極具濃厚歷史價值。除用生花妙筆描寫眼前的景物外,更引證古人詩詞,平添文學之美。如寫《烏江奇景喚遊人》云:「烏江因江水清澈如鏡,濃郁如墨,故稱『烏』。」「烏江終日驚濤雷鳴,一瀉千里,使人膽戰心驚,誠惶誠恐。」接著他引清人一首詩:
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安得王右丞,再試烏江筆。
《春郊桃林紅雨飛》,先描寫「暮春三月,漫山遍野,桃花灼灼,雲蒸霞蔚,燒燃透骨的妍麗,……但見紅雨飛揚,溪中和岸上點點落紅,雙燕起舞,許是將花瓣銜去裝飾新居吧!」作者接著引宋人劉次莊《敷淺見桃花》詩:
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水半染泥。
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
他寫《登枇杷山夜眺》:「千萬顆星星微笑藍天,千萬顆寶石嵌落地面。」「當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登上枇杷山紅星亭,舉目眺望,萬家燈火,依地起伏,如光的浪花,火的波濤,爭相輝映。淡藍的、淺綠的、桔黃的、緋紅的、銀白的,火樹銀花,千叢萬簇。」文字是多麼的鮮活!
他介紹四川松潘縣的「喊泉」云:「遊人從黃龍後寺的轉山路上抬頭仰望,但見一墨綠色的巨石橫空伸出,大有不可一世之勢。當我們站在這突兀的巨石下面,齊聲大喊『嘿』!」原本乾燥的巨石突然噴出一股清涼的泉水,滲透到巨石邊緣,流淌下來。沒有多久,泉水流動停了。緊接著又撕聲裂肺地連續大喊幾聲,泉水又源源不斷地淌出,傾瀉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好似一條銀鍊當空舞,令人驚嘆。」
《重慶歌樂山紀遊》:「歌樂山美,歷史傳說更美。據說大禹當年治水,駐紮此山除水患,百姓載歌載舞,歡樂無比,故而得名。」作者自吟一首詩:
九九重陽今再遊,重岩無恙曉風吹。
三百石級通天外,雲頂峰高迫日頭。
「巴人之舟」新境界,林園獨擅古渝州。
「歌樂靈音」舒心處,煙水雲山一望收。
◇ ◇ ◇
在《名人軼事》單元裡,作者寫《巴金與葉聖陶》指出:「他(巴金)在法國寫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由於缺乏自信,不敢投稿。寄給在上海開明書店工作的一位朋友,託他代印幾百本。不料作品被時任《小說月報》代理主編葉聖陶發現,當即決定在月刊上連載。從此將巴金推上了文壇,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作者在《毛澤東與對聯藝術》中說:「毛澤東喜愛對聯,創作對聯,寥寥數語,言簡意賅,展示他的思想情操和生活情趣。」「毛澤東生前寫過很多輓聯送人,他的輓聯繫人敘事,情真意切,十分深刻。」「解放後五十年代,毛澤東與周恩來一起到湖南視察。在長沙湘江桔子洲,毛澤東豪興大發,提出與總理作對聯互娛。他即景出句:『桔子洲,洲傍舟,舟行洲不行。』上聯難度極高,周一時對不上來。車行至市內天心閣時,周恩來見一群鴿子從閣中飛出,立即悟出下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工整切貼,毛澤東發出會心的微笑。」
《毛澤東談作壽》:毛澤東曾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他認為作壽不會使人長壽。作一次壽,這個壽星就長了一歲,其實是少了一歲。不如讓時間偷偷地過去,到了八九十歲時,自己還沒有發覺,……這多好呀!
作者在《蔡鍔反腐倡廉垂典範》中說:蔡鍔為雲南都督時,財政拮据。蔡鍔兩次提倡減薪,第一次他的月薪是兩百兩,減為一百二十兩,下級「弁護目兵仍按舊支出」。同年(一九一二)六月二次減薪:凡軍政學警各界,其原薪在六十元以上者均為六十元,以下遞減,惟目兵暫仍其舊。這樣一來,他為一省之長和下級軍官薪俸相同。在他以身作則的領導下,雲南省吏治清廉成為風尚。雲南省的財政不僅未有赤字,反而結餘二十多萬元。
周先生也寫到《孫中山先生與黃宗仰》,黃宗仰被梁啟超譽為「我國佛教界第一人物。」十六歲在虞山三峰清涼寺出家。他雖身入空門,但未忘世事。曾遊齊魯燕,浮海閩粵,東渡日本。在橫濱往訪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將住處樓下一室給宗仰留宿。兩人同處五十多天後,中山先生要去檀香山展開革命活動,黃宗仰寫下《餞中山》一詩:
握手與君五十日,腦中印我揚子圖。
舉華劍氣凌江漢,姬姒何以復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斗,移來邗水奠新都。
佇看叱吒風雲起,不殲胡虜非丈夫。
《孫中山先生的兩首輓詩》,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劉一道和蔡紹南等人,聚集農民、礦工、鄉勇為主力,在萍鄉、瀏陽、澧陵起義。劉道一壯烈犧牲,孫中山先生寫詩悼念,充滿豪情,哀而感奮: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餘遺孽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風雲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三日,革命黨人黃明堂,率廣西那模村鄉民八十多人攻佔鎮南關三座炮台。孫中山先生、黃 興等在越南從事革命活動,得捷報後立即趕來炮台。清將陸 榮從鎮南關本營率援軍到達,孫先生親自指揮打得敵人死傷慘重。他豪情滿懷地說:「反對清政府二十多年,今天才得以親手炮擊清軍!」終因孤立無援被迫撤退。賦詩一首:
感來意氣不論功,魂夢忽驚征馬中。
漠漠東亞雲萬疊,鐵鞭叱吒厲天風。
全詩景象壯闊,情景交融,痛殲頑敵的豪情,寫得淋漓盡致。
◇ ◇ ◇
作者在《文史鈎沉》單元中談到《成都成「都」的文化拾遺》:「地處中國西南的四川省會成都市,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多次成為封建王朝的都城。」「從中國歷史上看,每當中原地區發生重大變亂,成都總是率先樹起割據的大旗,演出了一幕幕黃袍加身的大戲。從兩漢之交的公孫述「成家」,到三國劉備的蜀漢,從十六國時期的成漢,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和後蜀,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近年舉世矚目的「三星堆」文化發現,更增加他獨特的異彩。
《「天府之國」的由來》:「天府一詞首見於《周禮》,本是一種官名,「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戰國策.秦策》蘇秦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天下之雄國也。」《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在論定都關中時說:「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也。」以上所謂天府之國係指關中平原,富庶之地。而以四川為「天府」之稱,應出自諸葛亮之《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所指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常璩在《華陽國志》中云:「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從此「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為四川的代名詞。 .
《台灣與大陸幾經分合》,作者指出:台灣最早出現在我國史籍中是《禹貢》的「島夷」。
三國東吳黃龍二年(二三零),孫權派衞溫率軍萬人巡視夷洲,歷時一年多。
隋大業三年(六零七)煬帝派朱寬考察琉球(台灣)。兩年後,派大將陳稜率軍從今鹿港登陸,開始對台灣進行墾殖。目前彰化市尚有陳稜路以為紀念。
南宋與元代均派遣軍民屯戍澎湖,設「澎湖巡檢司」。到了明代,政府公文始用「台灣」之名。
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荷蘭殖民者屢次攻打澎湖失敗後,趁台灣本島空虛,在「大窩灣」登陸,侵佔我國領土台灣。這是台灣第一次被外人竊取。壓榨台灣人民的經濟利益達三十八年之久。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一),鄭成功率兩萬五千人進攻台灣,奮戰九個月,於一六六二年二月,從台南赤崁樓登陸,趕走了紅毛賊,收復台灣。
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收復台灣。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將台灣「府」提升為「省」。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一),中日甲午之戰。中國戰敗,日寇竊據台灣五十一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經八年血戰,潰敗日本,台灣重回中國版圖。雖然目前兩岸分治,但終有一天會統一。
,◇ ◇ ◇
綜觀《大陸采風》全書,以洞見取勝,字字珠璣,細嚼慢嚥,回味無窮。
周仲初先生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待人親切,與他相處猶沐浴春風。年高八十有六,身體硬朗,勤於寫作,大德者必得其壽。
他熱愛旅遊,行遍祖國大地,遊必有記,記必成文。編者幾乎每天都接到他遠從成都寄來的大作。因本刊為季刊,無法容納這樣多的文章,而又不忍心讓它永沉海底,不見天日。於是將多年來在本刊發表和未發表者共一百二十四篇鴻文,集成《大陸采風》,發行單行本,供大家欣賞好文章。
《大陸采風》計分《遊蹤》、《名人軼事》、《文史鉤沉》三個單元,而以《遊蹤》居多,八十四篇。《文史鉤沉》次之,二十四篇。《名人軼事》殿後,十六篇。
作者下筆謹慎,不虛置一詞,每篇文長不過千餘字,很適合於現代生活忙碌的人閱讀。在《古今藝文》發表時,即獲得熱烈回響。
他每寫一景點必追本溯源,極具濃厚歷史價值。除用生花妙筆描寫眼前的景物外,更引證古人詩詞,平添文學之美。如寫《烏江奇景喚遊人》云:「烏江因江水清澈如鏡,濃郁如墨,故稱『烏』。」「烏江終日驚濤雷鳴,一瀉千里,使人膽戰心驚,誠惶誠恐。」接著他引清人一首詩:
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安得王右丞,再試烏江筆。
《春郊桃林紅雨飛》,先描寫「暮春三月,漫山遍野,桃花灼灼,雲蒸霞蔚,燒燃透骨的妍麗,……但見紅雨飛揚,溪中和岸上點點落紅,雙燕起舞,許是將花瓣銜去裝飾新居吧!」作者接著引宋人劉次莊《敷淺見桃花》詩:
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水半染泥。
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
他寫《登枇杷山夜眺》:「千萬顆星星微笑藍天,千萬顆寶石嵌落地面。」「當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登上枇杷山紅星亭,舉目眺望,萬家燈火,依地起伏,如光的浪花,火的波濤,爭相輝映。淡藍的、淺綠的、桔黃的、緋紅的、銀白的,火樹銀花,千叢萬簇。」文字是多麼的鮮活!
他介紹四川松潘縣的「喊泉」云:「遊人從黃龍後寺的轉山路上抬頭仰望,但見一墨綠色的巨石橫空伸出,大有不可一世之勢。當我們站在這突兀的巨石下面,齊聲大喊『嘿』!」原本乾燥的巨石突然噴出一股清涼的泉水,滲透到巨石邊緣,流淌下來。沒有多久,泉水流動停了。緊接著又撕聲裂肺地連續大喊幾聲,泉水又源源不斷地淌出,傾瀉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好似一條銀鍊當空舞,令人驚嘆。」
《重慶歌樂山紀遊》:「歌樂山美,歷史傳說更美。據說大禹當年治水,駐紮此山除水患,百姓載歌載舞,歡樂無比,故而得名。」作者自吟一首詩:
九九重陽今再遊,重岩無恙曉風吹。
三百石級通天外,雲頂峰高迫日頭。
「巴人之舟」新境界,林園獨擅古渝州。
「歌樂靈音」舒心處,煙水雲山一望收。
◇ ◇ ◇
在《名人軼事》單元裡,作者寫《巴金與葉聖陶》指出:「他(巴金)在法國寫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由於缺乏自信,不敢投稿。寄給在上海開明書店工作的一位朋友,託他代印幾百本。不料作品被時任《小說月報》代理主編葉聖陶發現,當即決定在月刊上連載。從此將巴金推上了文壇,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作者在《毛澤東與對聯藝術》中說:「毛澤東喜愛對聯,創作對聯,寥寥數語,言簡意賅,展示他的思想情操和生活情趣。」「毛澤東生前寫過很多輓聯送人,他的輓聯繫人敘事,情真意切,十分深刻。」「解放後五十年代,毛澤東與周恩來一起到湖南視察。在長沙湘江桔子洲,毛澤東豪興大發,提出與總理作對聯互娛。他即景出句:『桔子洲,洲傍舟,舟行洲不行。』上聯難度極高,周一時對不上來。車行至市內天心閣時,周恩來見一群鴿子從閣中飛出,立即悟出下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工整切貼,毛澤東發出會心的微笑。」
《毛澤東談作壽》:毛澤東曾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他認為作壽不會使人長壽。作一次壽,這個壽星就長了一歲,其實是少了一歲。不如讓時間偷偷地過去,到了八九十歲時,自己還沒有發覺,……這多好呀!
作者在《蔡鍔反腐倡廉垂典範》中說:蔡鍔為雲南都督時,財政拮据。蔡鍔兩次提倡減薪,第一次他的月薪是兩百兩,減為一百二十兩,下級「弁護目兵仍按舊支出」。同年(一九一二)六月二次減薪:凡軍政學警各界,其原薪在六十元以上者均為六十元,以下遞減,惟目兵暫仍其舊。這樣一來,他為一省之長和下級軍官薪俸相同。在他以身作則的領導下,雲南省吏治清廉成為風尚。雲南省的財政不僅未有赤字,反而結餘二十多萬元。
周先生也寫到《孫中山先生與黃宗仰》,黃宗仰被梁啟超譽為「我國佛教界第一人物。」十六歲在虞山三峰清涼寺出家。他雖身入空門,但未忘世事。曾遊齊魯燕,浮海閩粵,東渡日本。在橫濱往訪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將住處樓下一室給宗仰留宿。兩人同處五十多天後,中山先生要去檀香山展開革命活動,黃宗仰寫下《餞中山》一詩:
握手與君五十日,腦中印我揚子圖。
舉華劍氣凌江漢,姬姒何以復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斗,移來邗水奠新都。
佇看叱吒風雲起,不殲胡虜非丈夫。
《孫中山先生的兩首輓詩》,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劉一道和蔡紹南等人,聚集農民、礦工、鄉勇為主力,在萍鄉、瀏陽、澧陵起義。劉道一壯烈犧牲,孫中山先生寫詩悼念,充滿豪情,哀而感奮: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餘遺孽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風雲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三日,革命黨人黃明堂,率廣西那模村鄉民八十多人攻佔鎮南關三座炮台。孫中山先生、黃 興等在越南從事革命活動,得捷報後立即趕來炮台。清將陸 榮從鎮南關本營率援軍到達,孫先生親自指揮打得敵人死傷慘重。他豪情滿懷地說:「反對清政府二十多年,今天才得以親手炮擊清軍!」終因孤立無援被迫撤退。賦詩一首:
感來意氣不論功,魂夢忽驚征馬中。
漠漠東亞雲萬疊,鐵鞭叱吒厲天風。
全詩景象壯闊,情景交融,痛殲頑敵的豪情,寫得淋漓盡致。
◇ ◇ ◇
作者在《文史鈎沉》單元中談到《成都成「都」的文化拾遺》:「地處中國西南的四川省會成都市,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多次成為封建王朝的都城。」「從中國歷史上看,每當中原地區發生重大變亂,成都總是率先樹起割據的大旗,演出了一幕幕黃袍加身的大戲。從兩漢之交的公孫述「成家」,到三國劉備的蜀漢,從十六國時期的成漢,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和後蜀,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近年舉世矚目的「三星堆」文化發現,更增加他獨特的異彩。
《「天府之國」的由來》:「天府一詞首見於《周禮》,本是一種官名,「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戰國策.秦策》蘇秦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天下之雄國也。」《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在論定都關中時說:「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也。」以上所謂天府之國係指關中平原,富庶之地。而以四川為「天府」之稱,應出自諸葛亮之《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所指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常璩在《華陽國志》中云:「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從此「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為四川的代名詞。 .
《台灣與大陸幾經分合》,作者指出:台灣最早出現在我國史籍中是《禹貢》的「島夷」。
三國東吳黃龍二年(二三零),孫權派衞溫率軍萬人巡視夷洲,歷時一年多。
隋大業三年(六零七)煬帝派朱寬考察琉球(台灣)。兩年後,派大將陳稜率軍從今鹿港登陸,開始對台灣進行墾殖。目前彰化市尚有陳稜路以為紀念。
南宋與元代均派遣軍民屯戍澎湖,設「澎湖巡檢司」。到了明代,政府公文始用「台灣」之名。
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荷蘭殖民者屢次攻打澎湖失敗後,趁台灣本島空虛,在「大窩灣」登陸,侵佔我國領土台灣。這是台灣第一次被外人竊取。壓榨台灣人民的經濟利益達三十八年之久。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一),鄭成功率兩萬五千人進攻台灣,奮戰九個月,於一六六二年二月,從台南赤崁樓登陸,趕走了紅毛賊,收復台灣。
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收復台灣。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將台灣「府」提升為「省」。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一),中日甲午之戰。中國戰敗,日寇竊據台灣五十一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經八年血戰,潰敗日本,台灣重回中國版圖。雖然目前兩岸分治,但終有一天會統一。
,◇ ◇ ◇
綜觀《大陸采風》全書,以洞見取勝,字字珠璣,細嚼慢嚥,回味無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