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昇華
瞿 毅
──讀周仲初先生《辛亥革命知多少》
周仲初先生年高九旬,精神矍鑠,筆耕不輟。自《大陸采風》在臺灣出版之後,接著又在成都出版《春晚吟》第一輯。今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峽兩岸有盛大慶祝活動。周先生將他近年論述辛亥革命之鴻文輯成《辛亥革命知多少》一書,列為《春晚吟》第二輯。
此書分歷史、典範、政治、文學四單元。顧名思義,「歷史」就是發生在革命過程中的歷史事件,「典範」是指革命先賢先烈「大智、大仁、大勇」的犧牲情操,可作後繼者之典範。「政治」論中山先生治國藍圖和理想。「文學」包括周先生自創的詩文,及先賢先烈的詩文楹聯等,皆為擲地有聲之傑作。
周先生雖非治史專家,但飽讀古籍,精勤鑽研,考證翔實,可補正史之不足。孫先生親撰《祭黃花崗烈士文》,在兩岸出版界最具權威的《孫中山選集》、《國父全集》均付闕如,獨周先生能取得,多麼珍貴!中山先生遺囑,一般認為是汪精衛執筆,周先生探索出雜音,未必如是。筆者亦親聞紀錄《三民主義》的黃昌穀先生稱另有起草人。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盛典,作者以細膩之筆描述生動,躍然紙上,非親臨觀禮者不為功。孫先生就職當天下午險遭刺殺,也是聞所未聞。毛澤東曾代理過國民黨的中宣部長,亦少有人知。
周先生是踏實的文學評論家,對「一代詩人楊滄白」的詩有「入木三分」的剖析;鄒容《革命軍》的內蘊有淋漓盡致的發揚;孫先生的建國理想有深入淺出的闡釋,更彰顯出孫先生的高瞻遠矚。
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餘年君主專制,開創亞洲民主共和國的先河。延續下來的八年抗戰,驅逐日帝國主義,解除百年枷鎖的不平等條約,中國被列為世界四強。不幸國共內戰將中國劃分為二,各據海峽一端,如今各自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政府體制。大陸在改革開放後,著力於經濟資源的開發,卓然有成,超英趕日,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若干年後,必然「東風壓倒西風」,攀登頂峰而為「獨強」。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在連戰連敗之餘,帶著一群擁護者到了臺灣這個海島。礪精圖治,艱苦奮鬥六十餘年,打造出傲視華人社會的「民主體制」,這將是未來兩岸中國人追求統一的標竿。
毛澤東曾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要砍頭的;革命的成功,是成千上萬個人頭換來的。中山先生的好友陸皓東先生,是第一個為革命而人頭落地的。正常行刑,刀起頭落,倒也爽快,但陸皓東是被凌遲,一刀一刀割死的,能不令人毛骨悚然,雞皮疙瘩掉滿地?同盟會會員徐錫麟起義失敗,心肝被挖出來當祭品而後作下酒菜,何其殘忍?響應徐錫麟的鑑湖女俠秋瑾女士,也是被酷刑折騰而亡。清廷還想誅戮他們全家,但他們聞風而遁,才免遭滅族之禍。直到滿清覆亡,民國成立,才「重現江湖」。
犧牲最慘烈的是三二九之役,八十六人埋骨黃花崗,通稱「七十二烈士」。留日學生陳文華以手寫血書,抗議帝俄不從東北撤軍,繼又反對日本政府仰承清廷鼻息,限制中國留學生的革命行動而跳海殞身。《蘇報案》爆發,章太炎被捕,鄒容情義相挺,自願入獄陪監,最後病死獄中。
清末改革派的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戊戍政變失敗,本可隨康有為、梁啟超避難海外。但他認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聞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於是束手就縛,命歸黃泉。
孫中山領導革命,也是提著腦袋耍,清政府布下天羅地網捉拿他,倫敦蒙難,險遭「斷頭」。宋教仁因堅持理想,血染上海車站。陳英士的頭,也是被張宗昌這個混球摘下的。
但他們生命的殞落,卻換來民族的新生,光躍史冊,何其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