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智慧的寓言》序
《智慧的寓言》
序 宋 瑞
寓言是含有教訓意味的虛構的故事。在文學的甸域中,寓言的發展很早,而且盛行於東方。《莊子》一書中就有《寓言篇》,藉著寓言的形式把他終日所說而未說得明白的意旨給譬喻了透徹,使人更增加鮮明印象。其實《莊子》一書中的寓言很多,不但是莊子寫寓言,其他先秦諸子都對這種文體十分擅長。東方國家的著名古代寓言,在印度則有畢德培(Bidpai)。在阿拉伯則有羅克門(Lokman),都比西方為早。
西方的寓言家,最著名的伊索(Aesop), 他是希臘人,生於公元六百年前,原為奴隸。比伊索稍晚則是羅馬的菲德拉斯(Phaedrus),生於公元前一世紀。此後,無論東方和西方,寓言體的文章可以說是逐漸式微,直至十三世紀才有德國的寓言家史特里克爾(Der Striker)出現,再後到了十八世紀,德國的戲劇家兼寓言家萊興(Gorthold E. Lessing),寫了不少寓言,深受世人矚目,極為成功。至於英國,則以蓋伊(John Gay)為大師;法國則有拉豐登(La Fountaine),名望尤勝於前人,二人均生於十七世紀。及至二十世紀,寓言形式的小說頗受文學家的喜愛,歐美一些現代名家如湯瑪斯.曼(Thmas Mann)、卡夫卡(Franz Kafka)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均有類似之作。
寓言亦有分類,西方的寓言有三種:用以啟迪智慧的稱Fable;而含有道德教訓的稱做Aoplogue;至於以真事實事例打譬的則稱Parable, 像耶穌基督就常以之用來宣道。而一般來說,寓言大體含有兩個主要部分,一是出於想像的主角(包括人物、動物以及木石之屬的無生命的東西)使之扮演象徵性的代表(動物及無生命之屬則予以擬人化)另外則是由此演繹出來的教訓、啟迪和應用的部分。正因為寓言多屬平易近人而又動人的精彩故事,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鮮明深刻。
中國古代寓言極盛,可惜未受後代儒者重視,遂使西方有後來居上之勢。現在瞿毅兄於國文教學之餘,蒐集先秦諸子百家之寓言凡數百篇,精選其中尤富深意者,譯成白話,文言對照,並註釋,輯集出書,定名為《智慧的寓言》。筆者有幸能夠首先拜讀一遍,深覺名符其實,誠為一本不可多得的修養、益智、警世、勵志的好書,委實得益匪淺,兹承索序,欣喜之餘,爰不揣譾陋,草成此文,主旨所在,無非是冀能將寓言之功用,告諸讀者,誠恐不能表其意萬一也。是為序。
六十七年七月於臺北五峰書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