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掌聲響起之二,文學步道


掌聲響起之二
     文學步道
                 瞿 毅

一、掌聲響起

九月五日,是我們的開學典禮,秋老虎的太陽還是和往常一樣的猛烈;但同學的心情卻不一樣,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迫切的期待,早一點看到我們最敬愛的大家長曾勘仁先生。
曾校長去年七月,奉命接掌本校,正準備走馬上任之時,突然發生了車禍,身受重傷,住進醫院。他不責怪肇事者,也不怨自己的命運。所念念不忘者,乃彰化高中加給他的責任。帶著一身的傷痛來到彰化高中,背起了沉重的十字架。他曾一再的說:
「我被撞了沒有關係,只要把彰中的霉氣撞掉了,我再忍受一點痛苦也是值得的。」
彰中的霉氣是掉了,但不是被肇事司機撞的,而是被校長的光和熱溶化的。每個清晨,他都站在校門口,勸告那些貪睡的孩子不要遲到。每個黃昏,他都在校園裏,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說:「用功!用功!再用功!」每一個深夜,都在孤燈之下,為明日的彰中作「長考」。
有付出必有回饋,今年的升學率提高了,新生報到率突破新紀錄。讀書風養成了,校園美化了,學生宿舍有了,教職員工住的問題亦將解決。不久的將來,校園裡的大樓將一棟棟矗立起來。有人說他是解決問題的專家。任何疑難雜症,一到他的手裏,都會迎刃而解。也有人說他是神通廣大的魔術師,常常會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
正當彰中否極泰來,聲譽日隆之際,校長又住進了台大醫院的手術室。
今年三月,學校舉行自強活動,目的地是東埔溫泉,校長領著教職員工,爬高山、涉深谷,走過驚險的父子斷崖,渡過「溫泉之鄉」的樂樂谷。他平時並不常走路,這天不但走得快,而且毫無倦容,即使是登山高手也不過如此。他的心裏只想如何帶動這次愉快之旅,根本沒有想到那樣翻山越嶺的「急行軍」,會引發出存在已久的痼疾來。
自強活動回來之後,右腿痠痛不適,經醫生檢查,是輕微脫臼,右腿長了一公分半,左腳必須穿厚一點的襪子,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但走路還有一點跛。醫生囑咐每天去復健,但他的事情太多,總是一曝十寒,效果自然不彰。有人勸他在暑假中住院徹底治療,他雖然嘴上說好,但以他的個性,不可能安心躺在床上靜養。
暑假的輔導課開始時,看不到校長站在門口等遲到的同學。起初還以為是出差沒有回來,過了一些日子,才知道又住進了醫院。原因是去年車禍時,脊椎骨裂開一條痕,當時沒有檢查出來。慢慢地,就在裂痕處生出軟骨來,壓到了神經,疼痛不堪,必須動手術切除。
我們默默地祈禱,希望最尊敬的校長早日康復出院。更希望再看到校長站在校門口,向遲到的同學問:「你又遲到了?」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總看不到校長的影子,尤其是輔導課快要結束那幾天,想見校長的心更為強烈,有迫不及待的同學,就跑到校長家裡去。見到睽別數月的大家長,猶如失散多年的子女,經過無數風霜之後,又回到父母的身邊,真想擁抱痛哭一場。
校長端在椅子上,慈祥中透出堅毅的表情,長久的傷痛,並沒有在他的臉上留下任何痕跡。
他總是那樣關心同學的功課,要同學們安心讀書,不要因他不在學校而分了心。同學們離開的時候,他很堅定地表示:「我會去主持開學典禮。」
開學典禮由張主任主持,大家的心中又升起一團疑雲:「校長會來嗎?」
行禮如儀之後,張主任對台下宣佈:
「現在請校長給我們致詞。」
立刻響起如春雷般掌聲。校長在一位同學陪侍下,拄著拐杖,直挺起腰,緩慢地從布幕裏出來。雖是步履維艱,但慣有的笑容,仍明顯地寫臉上,好像一位永遠不被擊倒的勇士。
當校長一步一步走進講台,伸手把握麥克風的當兒,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喊出一聲:
「校長好!」
這一聲發自彰中人心靈深處的問候,數千顆心凝聚在一起,成排山倒海之勢,穿過屋頂,擴散到校園中。
叮嚀了再叮嚀,囑咐了再囑咐,原本只想講三分鐘的,卻講了五十分鐘,彷彿要把心中所有的話說完才甘心。他的聲音在顫抖,我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忍不住要哭出來……(《彰中人》四十六期.77.9.15
      二、破框而出
我編的《古今藝文》雜誌,有一段時間,將封面固定在一個形式之下。每到出刊時,找一幅畫放進去,滿以為既省事,又能塑造獨有的風格。頭幾次並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可是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 向人要的畫,常因尺寸大小不合而費盡心思,有時實在無法放下,又將畫送還主人,往往引起誤會:「自己向人要的,要去又不用,真不夠朋友。」
有一次,又面臨決定封面的時候,而且非常急迫,再不定奪,就會影響出版日期。印刷廠的老闆等著要交稿,急得我額上的汗珠直冒,還是不能決定。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靈光一閃,為什麼不能突破框框,照畫的大小長短形式設計呢?於是難題迎刃而解。自此之後,就不再為畫的大小橫豎而頭疼了,只要是好畫,橫直放都可以。
一年多前,我家附近新建大樓,我想孩子逐漸長大,原有的房子不夠用,何不就近買一間呢?新、舊合住。也可疏解我家書飽為患之苦,一舉數得。於是立刻訂下房間,滿以為建好後,便可以海闊天空任遨遊了。尤其是兩個孩子,買什麼床、什麼衣櫥、書房早就擬好計畫。我和太座也編織了美夢,一定要買最時髦的寢具,好好享受一番。結婚近二十年,都窩在日式小木屋裡,這一下可要出頭天了。
有誰知,交屋之後,才發覺不到三十坪的房子實在太小,家具運來了,根本無法擺下。我那幾千冊的書,更無容身之處。小孩子的臥室,放下了床,再也放不下別的東西了,她們盼望多時獨享「天地」的夢碎了,都怪我當時考慮欠逸。
當初只想與現住地近就行了,後來發現房子太小,才想到為什麼一定要守在老地方呢?只要房子好,住著舒服,上下班方便,可以處處為家呀!於是再出去看房子,那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什麼格局的房子都有,價格也很合理,可是,我已無錢再買房子了。
最近一位朋友去大陸探親回來,他有位親戚是中共高級主管,常有機會到共產國家參觀、訪問,在那個社會裡,算得是見多識廣的人。他向我的朋友誇張說:「自由德國(東德)人民生活水平真是高啊!每周有兩次雞肉可吃,很了不起。」如果這位仁兄能到達真正的自由世界來看一看,他發現有太多國家的人民,一天都有兩次雞肉可吃,不知會驚異成什麼樣子?
《莊子.秋水》篇,有井底之蛙的故事。小青蛙生活在水底下,自以為天地為大,當牠跳出井外,方知大海無邊。
一個人就怕畫地自限,困在小圈子裡,自尋煩惱,一旦破框而出,必然別有洞天,神奇美妙。(《彰中人》四十一期,79.1.15

三、蘇東坡吃的藝術

菜館和酒樓中,有一道通行的名菜,叫做「東坡肉」,凡是嗜味的老饕們,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這一味菜創始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蘇在黃州時所作的「食豬肉」詩,和他在惠州時所作的「食荔枝」詩是同為傳世佳篇,不惟流播詞林,也被後代引為「食家」佳話。
我們且來讀讀他的「食豬肉」詩:「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水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君莫愛。」
詩很平易淺顯,初寫黃州當時豬肉一般的市情,產量多而質量卻好,可是由於多所以價就賤了。賤價之物如糞土,富貴之家吃了也就有失身分了,他們因此不吃。貧家的人,平時不慣吃豬肉,連怎麼個煮法都摸不透。現在豬肉價賤,別人不要,自家要了一點,拿到厨下,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才好,蘇東坡把自己慣常嗜吃的那一種做法寫出來,沒什麼祕訣,六字真言:「慢著火、少著水」,用少量的水,放在鑊子裏,文火慢慢炖。當然它還需要調配一些適量的配料,如醬油之屬,但這是餘事,主要還在於火候足夠,火候足,能把肉炖得又嫩又香又入味,自然美好。
蘇東坡很可能只不過略略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製法,後來名厨輩出,他們發展了他的烹製技巧,也豐富了他的調配資料,就使這一味名菜列置飯食譜中,成為八百餘年來相傳不廢,人試人愛的美食。我們今天,在酒樓菜館中也仍經常可以點吃得到,就是在某些比較考究食譜的人家,主婦們治肉食也不時會把美味的「東坡肉」拿來饗客呢!(《4彰中人》)十期.77.4.15
四、無盡哀思說輓聯  
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我民族救星  蔣公崩殂,萬民同悲,或訴諸頂禮,或訴諸俎豆,或訴諸文字,以表達對偉人之哀思。本年十月三十一日,為  蔣公一百晉二誕辰,特選輯當時各界人士敬悼之輓聯數首,以誌懷念。
嚴前總統家淦輓曰:
天下不可無公,慟柱折維傾,淚雨寧惟溢江海。
至德難乎為繼,秉文謨武烈,精誠誓必復河山。
治喪會全體同仁輓曰:
德望彌綸宇宙,勳業震鑠古今,六十載救世拯民,斡地回天垂願。
治化繼美唐虞,征誅比隆湯武,億萬眾蒙恩被澤,傾河注海有沉哀。
倪文亞院長輓曰:
世界領袖,民族救星,一己長繫綱維,震鑠古今崇至德。
天地含愁,山川飲泣,萬民如喪考妣,哀號靈爽佑中興。
前司法院長黃少谷輓曰:
為大道之行,天生領袖。
繼中山而逝,世喪宗師
陳啟天先生輓曰:
大孝大忠,深契中華傳統。
允文允武,堪稱天下一人。
前考試院長孔德成先生輓曰:
昊天隕啟明,誰作南鍼衝大霧。
列國聽杜宇,自哀左衽喪良朋。
歷史學家東方美先生輓曰:
少西伯專征有九年,指揮能事廻天地。
剩軒轅廟算零三戰,訓練強兵泣鬼神。
王建今先生輓曰:
東征北伐,抗日戡亂,憑大智大仁大勇,創二十世紀勳業。
興學育才,高瞻遠矚,以立德立功之言,為億萬人群楷模。
王慶豐先生輓曰:
主義心傳,豈僅豐功能濟世。
人倫楷則,更留遺訓可迴天。
王聯奎先生輓曰:
樹抗戰建國宏基,萬方齊仰。
丁地坼天崩劇變,八表同悲。
李洛九先生輓曰:
聖德難名,萬方傷殂落。
謨猷有繼,九土望來蘇。
周雍能先生輓曰:
至性至情,得天者厚。
仁心仁政,感人也深。
洪應灶先生輓曰:
仰止德勳,如親日月。
奉行遺訓,重整河山。
王壽如先生輓曰:
天樞遽崩,宇宙長夜。
地維頓折,混沌誰開。
王星華先生輓曰:
束髮加盟,隨侍國父創民國、討袁兇、平陳逆、黃埔建軍,奠定革命基礎。
英明一生,反共領袖,成北伐、勝日寇、戡匪亂,為國遺訓,同哭民族救星。
王惕吾先生輓曰:
精誠感召,恩澤遍沾,明訓見幾微,思曾親炙侍從日。
海天聞耗,哀痛歸程,靈堂揮淚血,矢此遺言繼志明。
徐培根先生輓曰:
河山折柱石;
日月失光明。
(《彰中人》一九期77.10.31
    小啟:經國先生崩逝,《古今藝文》刊出各界悼念的輓聯,故「附錄」於後,讀者可共閱,必更能體會兩位偉人謀國之忠,愛民之誠。
附錄:各界哀思經先生輓聯
先生於元月十三日下午三時五十五分崩逝,二十二日上午移靈圓山忠烈詞,中午十二時,供全國人民瞻仰。在靈堂四周懸掛許多黨政要人的輓聯,道盡 經先生畢生為國為民的勞瘁,以及國人對他無盡的哀思與景仰。茲錄數首於後,以供懷念:
一、李登輝總統:
  厚澤豈能忘?四十年汗盡血枯,注斯土斯民,始有今日;
遺言猶在耳,億而人水深火熱,誓一心一德,早復中原。
二、嚴前副總統家淦:
荷總裁特達之知,與先生金石相契,奕世篤高情,語默都關天下計;
為華夏中興託命,樹民主憲政宏規,萬方瞻盛德,存亡淒絕濟時心。
三、張群資政:
勤政親民,偉業豐功維法統;
獻身盡瘁,治行薄海仰高風。
四、治喪委員會全體同仁輓聯:
洞明敵我莫若公,遍歷艱危,惟不惑故不憂不懼;
昭示國人皆可法,謹遵遺略,既有猷必有守有為。
五、國民大會全體代表輓聯:
穆穆元首嗣徽音,憲政布新猷,允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烈烈豐功留遺愛,中興勵勁節,共謀國土必復,暴政必亡。
六、總統府陳立夫資政:
於私為兄弟,於公為同志;一木大廈獨撐,繼志承烈,死而後已。
在國為柱石,在黨為干城;千秋丕業初奠,含辛茹苦,民不能忘。
七、俞國華院長:
平生勞瘁為斯民,篳路每先驅,海曙雲飛,率土同欽治績;
此日謳歌送元首,股肱慚倚任,風行草偃,千秋永仰遺規。
八、國防部長鄭為元:
為國事抒忠,承先啟後,弘揚憲政,史乘豐功垂奕世;
本親和郅治,經濟繁榮,秣厲圖強,人間遺愛足千秋。
九、參謀總長郝柏村:
為主義為國家,為億兆同胞,奉獻犧牲,盛德被黎庶,豐功偉業昭萬世;
是統帥是導師,是全民領袖,操危慮患,教戰養明訓,矢遵遺命報天靈。
十、臺灣省主席邱創煥:
承重任於危疑振撼之際,以十大建設,拓展經濟繁榮奇蹟,富國裕民,令世人刮目相看;
膺大統於困苦艱難之秋,以全面革新,厲行民主自由憲政,振衰起敝,受舉國齊心推崇。
十一、青年救國團李緟桂主任:
反共產專制,救國家救民族,今世再見堯天舜日,三台父老不能忘;
愛青年學生,是朋友是導師,何時重聆慈訓嘉言,四海菁我永同悲。
十二、中央黨部李煥秘書:
覆育感深恩,五十年親炙追隨,絕塵難及,每愧師承,信乎天縱聖明,大仁至勇皆無敵;
艱虞蒙重寄,萬千語丁寧召對,聲欬如聞,已悲隔世,惟有懍遵綸訓,蹈火探渴誓不辭。
十三、中國國黨中央委員會
秉革命對傳統,拓民主之宏規,獨見前窺,百年黨史開新運;
有國父之胸襟,弘總裁之遺烈,承先啟後,萬世邦基人再興。
   (《古今藝文》十四卷二期,77.2.15
        五、難忘師恩
民國五十九年,我進成大後,第一個認識的人就是張嚴教授,因為他是我們的導師,我被選為班長,請益的機會特多。老師常在報上發表文章,雖然他寫學術性,我寫文藝性,但同樣以筆耕為樂,故又多一層文友情。
老師常打趣的說,他的名叫嚴,要求學生也嚴。當時我們最感頭痛的,就是背書了。背書的方式是默寫,所以我們暗地裡叫他「張默書」,他也知道同學們這樣叫,但並不以為忤。他的要求是百分之百,如果漏寫五個字以上,就是零分,必須另選時間重背。零分的人數太多,就要全班重寫。這一招很厲害,大家都不願連累他人,所以通過率很高,雖然那個時候覺得很苦,現在卻是受益無窮。
老師是「文心雕龍」的專家,在大三開有課。他告訴我們:「文章要愈寫愈短才好」,寫第二遍要比第一遍短,第三遍比第二遍短,這樣的文章才精鍊;如果愈寫愈長,這可能流於繁蕪。這些年來,我一直奉行這句話,我也要求我的學生這樣做。
老師上課很能掌握學生的心理,一旦上課的情緒低沉,他就會穿插一個小故事,逗得大家哈哈一笑,聽課的情趣便立刻高昂起來。他所講的故事雖小,卻含有大道理,可不能一笑置之。
時他的夫人譚大俊女士是嘉義女中的校長,他說常有人寄來請柬寫「譚校長夫人」,把陰陽顛倒,使他很受委屈。當然,又會引起同學一陣笑聲。
他家住嘉義,在學校上完課之後就要回家。後來夫人調到高雄女中,他又奔走於台南與高雄之間,他常取笑說:「這是夫隨妻走」。
我六十年結婚的時候,原來要請他當證婚人的,因他正好要去日本觀光,表示很抱歉,不能承擔這個「榮譽職」。在當時一般人的生活水準,要想到外國去旅遊比登天差不了許多,但老師有一位公子在航空公司任職,夫人又是校長,才有機會出國,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他的夫人是位成功的教育家,素為杏壇人士所稱譽。在高雄女中退休之後,又被當局延聘為華興中學的校長,一直到今天還在職。有這樣的教育人員在職,也是國家之福。
六十三年我畢業的時候,他寫了一張名片,介紹我去台南高商。因為我聽說那面沒有缺額,就遲遲未去,後來接到彰化高中的聘書,便沒有再去了,但我還是非常感激老師對我的愛護。
自畢業之後,就少有見面。到七十五年三月,慶祝施之勉老師九五誕辰,老師也來了。相見之下,特別熱切,他到每一桌去敬酒。當他走到我們這桌時,又露出他慣有的幽默說:「今天是喝酒,不是背書的。」逗得滿桌哈哈大笑。
他有事要提前離開,未及長談,只略問我的生活情況如何?我說:「託老師的福,生活過得不錯。」
「有幾個孩子了。」
「兩個,大的已上六年級了。」
「好好好!」
停了一會,他又似開玩笑地說:「我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當年沒有參加你的婚禮!」
真想不到他還記得這件事。
臨別時,他說沒有帶名片,要我到台北時,打電話去華興中學找師母就可以了。
雖然我每年都有一兩次去台北,但總是來去匆匆,沒機會去拜見老師。四月十四日,應宋以敏兄之邀去台南,與陳怡良教授聊天,才知道老師已於去年四月遽歸道山了。在我的印象裏,老師的精神很好,應該長命百歲的。上天何其不仁!竟然於七十六歲就奪走我師的生命,這公平嗎?(《彰中人》四十六期.79.5.15

六、今年畢業典禮好隆重

六月十七日,是今年的畢業典禮,排列在中正堂前的花籃、花圈也展露了笑臉,來恭賀即將離校的五百餘位同學,隨處可見的祝福海報,更把校園裝扮得花枝招展、喜氣洋洋。
典禮臺上的貴賓分坐兩邊,有省議員張朝權、家長會長林東太、社教館館長詹 悟、及幾位國中校長、救國團的兩位先生,是歷年來貴賓最多的一次。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時候才能體會得出來。
典禮於九時正開始,行禮如儀之後,校長頒發畢業證書。接著由貴賓分別頒發德、智、體、群優秀學生獎,及三年無缺席的全勤獎。掌聲一波接一波響起,給會場的情緒帶到了高潮。
校長在致詞中指出:在今年的畢業生中,有一位同學送他一本《智囊一百》的書。這裏面有一篇短文,叫《天堂或地獄》,由這篇文章觸發靈感,而寫成「如何實踐我們的理想」乙文,刊於這一期的《彰中人》上,因時間關係,不再重複,要各位同學自己去看。不過,校長特別強調該文中引用的幾句話:「同樣的一件事,從消極面去看,毫無希望;從積極面去看,則大有可為。」並引用非洲賣鞋的故事來證明,甲乙兩公司各派乙位調查員到非洲去調查市場,她們看到當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兩人各發一份電報回總公司。甲公司的調查員說:「毫無希望,此地無人穿鞋。」乙公司的調查員則說:「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大有可為。」同樣一個環境,在甲是絕望,在乙是大有可為。同學們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要用自己的智慧作最正確判斷。
校長又指出,他感覺安慰的是同學在品德方面有明顯的進步。這與學校施行的改過遷善辦法有關,這個辦法是:凡受過處罰的同學,在一定時間之內,表現良好,不再犯過,便可一筆勾銷,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清白白踏出校門。在擬定這個辦法的時候,有老師持反對的意見,認為學生在受處罰之後偽裝好人,就把過銷掉了,容易養成投機的心理。校長認為:如果裝好人成了習慣便成了好人,校長真是用心良苦!
校長囑咐畢業同學要以平常心應考,不要患得患失。萬一考不好,也不要氣餒,只要繼續努力,機會永遠留給你們。
兩個月前,校長到台北參加一個會議,會後光仁中學鄭校長請吃飯,遇見一位彰中的校友,他談到彰中過去的輝煌成就,知道我們今天是如何辛辛苦苦地努力,重振彰中雄風,他激動得掉下眼淚,當時在場的人深受感動。校長到現在,每想到這件事的時候,還感動不已。希望今天畢業的同學也時時關懷母校,同學有好的成就,要讓學校知道,讓我們來讚美你;同學有困難,也要讓學校知道,只要我們做得到的,一定盡力幫助你們。
校長致詞之後,各貴賓訓勉,張議員、林會長都分別作懇切的叮嚀。彰化社教館詹館長也被校長邀請致詞;他首先讚許彰化高中是全國最好的學校,台下即響起如雷掌聲,因為這句話正擊中同學們的心坎上。詹館長與曾校長曾在教育廳同過事,對曾校長了解最清楚,曾校長是全國最好的校長領導最好的學校,彰化高中一定會有前途。
詹館長指著剛出版的《彰中人》半月刊說:「 貴校出版的彰中人上,有三個標題,正好就是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是《重視生命開創未來》,第二是《開有益卷》,第三是《生命像一首詩》。所謂重視生命,就是要發揮生命的潛力,為國家、社會開創美好的將來。要開創美好的將來,就必須開有益的卷,豐富我們的智慧,充實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光輝燦爛,美得像一首詩。」
詹館長自稱是在戰亂中長大,二十七歲考取高考,三十七歲考取中興大學夜間部,念了六年才畢業,四十歲進政大行政研究所,完全是從艱苦中奮鬥出來的。最後他以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話來勉勵同學:「各位朋友,要勇往前進,一路上有野花為我們開放。」
當輪到涂揚老師代表師長致詞時,整個會場都沸騰起來,掌聲響得把屋頂都撼動了,他是本校元老級的教師,今年暑假將自杏壇歸隱,這將是他最後一次對同學講話。所以都非常珍惜他的金玉良言。
涂老師首先強調今天是高中畢業典禮,在同學這一生中,已經是第四次了。幼稚園畢業時,年幼不識愁滋味,是不會哭的。到了小學就不同了,老師同學哭做一團。涂老師打趣地說,他的鄰居有一位國小女教師,眼睛非常明亮,就是每年歡送畢業生哭的。到國中畢業,哭的就少了。高中畢業,女生可能有哭的,我們是男生的學校,就沒有人哭了,因為英雄本無淚。台下又響起一陣掌聲。
涂老師強調人必須讀書,古人有一首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過這首詩的內容已經不合時代了,涂老師將它改為「擧世重英豪,理文習我曹;正行皆上品,惟有讀書高。」這個「高」字,非古人說的「高貴」,而應解釋為「高明」或「進步」。因為書是古人的智慧、經驗之結晶,今天科技進步神速,百年銳於千載,就是由於書籍之廣為流傳,提升了人類的智慧。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讀書,就是今年考不好,明年還有機會,軍校、警校、五專、夜大,都是我們讀書的好環境,只要同學們有心向學,一定可把書讀好。
涂老師最後強調,我們要立足台灣,放眼大陸。我們常常祝福同學的一句話是「鵬程萬里」,但我們仔細想一想,台灣從鵝鑾鼻至金瓜石,也不過千里而已。我們的大陸有廣大的空間,又豈只是萬里!可以任我們翱翔。但是,大陸的國土被共匪竊踞,無法施展我們的抱負。不過,目前大陸的情勢變了,三民主義的種子已在那裡萌芽、成長,不久就會開花、結果。最近報紙報導,近年來大陸上研究 國父思想的風氣很盛,中共「社會科學院」院長胡繩領導「中先生學術研究會」來研究國父思想,而且各省市也設有中先生學術研究會。大陸上許多大城市的馬路,都改為中山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許多公園也改為中山公園;還豎有公開宣稱政治學台北、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就是民權主義。經濟學台灣,就是民生主義。如果再加一句文化學中華民國,那就是民族主義。所以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同學們應該加倍努力,充實自己,發揮所長,為國效力。
典禮於十一時,在驪歌聲中結束,明年的今天,又將是另一批人畢業!(《彰中人》一五.77.6.30
七、畢業典禮紀盛    
「馬到成功!」
「金榜題名!」
「鵬程萬里!」
──校園裡貼滿了五彩繽紛的祝福海報。
一列列的花園精神抖數地站在校門口,歡送這一群即將揚帆遠行的學子。
中正紀念堂裡,五百餘顆沸騰的心,快要從胸腔裏跳出來,他們伸開了翅膀,要飛向萬里晴空。
典禮台上,更是貴賓雲集,有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陳贊祥副校長,國內的貴賓則有東海大學的訓導長陳陽德博士、省議員洪性榮、教育廳的陳督學、佳冬高農的吳校長文立、救國團的先生,彰安國中蕭校長、復興國中李校長。家長會的林東太會長、及副會長陳錫勳,與多位委員先生。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目的只有一個,為一群畢業的孩子道賀。
校長說:錯誤愈少勝算愈多
校長面露笑容地說:「在今天這樣風和日麗的日子裡舉行畢業典禮,我感到很高興。從同學的表現,使我們更具信心。前年剛到學校來,有一些同學連參報考的勇氣都沒有。今年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有勇氣去應考,尤其最近回學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照這樣的情形,即使今年考不取,再過一年,一定會考上的。」
校長指出:成功是屬於錯誤最小的人,只賸下十餘天,你的錯誤少,心情穩定,你操的勝算就多。在這最需要讀書的時候,反而讀不下,那是非常嚴重的毛病。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程度差,希望渺茫。不要有這種心理,只要會把握,仍有上榜的機會。怎樣把握呢?就是已會的不要忘記,也許考出的題目就是你所會的,更何況還有十幾天,好好準備,那有考不上的道理?
陳陽德說:定位方向力行邁向成功
東海大學的博士說:「今天有很多地方邀我去,我却選擇了彰中,因為彰中在中部很有盛名,雖然目前不如過去,不過,有曾校長的認真辦學精神,及彰中師生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會重振雄風。」
陳訓導長以「定位方向,力行邁向成功」來勉勵同學。畢業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也許是就業,也許是升學,不管是走那一條路,你都應該找尋你的資源,發現你條件,以及客觀的情勢,為自己尋找應有的定位。以同學的年齡,升學是必然要考慮的。
成功是每一個階段有計畫、有方向,加以實踐力行,享受到的果實。所謂成功,並不是一定要當立法委員、行政院長,而是在每一個階段,把你該作的事做好,自己覺得滿意,并獲得他人的肯定。各位同學平常有不斷努力,每次考試都盡了心,雖然成績不盡如人意,但已盡心盡力,老師覺得你有進步,這也是算成功。一位老師,盡心盡力教導學生、批改作業,內心感到滿足,獲得學生的尊敬,這就是成功。像鳳飛飛,能把歌唱好,獲得大眾的肯定。一個廚師能把菜做好,大家都願意吃他調味,也算成功。
在人生過程中,要坦誠待人,能坦誠待人,就能交到朋友,容易得到友情,容易發展前途。在人際交往中,有競爭、有衝突、有所厭、有所恨,恨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關心是對自己最大的賞賜,因此,我們應關心別人,不要去怨天怨地。
後陳博士伸開雙手,歡迎各位到東海大學去。
陳贊祥說:讀高中就是要升學
讀高中的目的就要升大學,如果對這一點還有懷疑,那就該進職業學校。在美國的升學率是百分之九十八,因為他們不經過考試,用成績單申請就行了。各位同學念書,平時總成績在八十分左右,經過托福考試,大學生五二○分,高中四五○分,具備了這些條件,就可入學。
在美國讀書學費並不貴,像哈佛、田納西、史坦佛等學校,一年約在八千至一萬美元之間,像陳副校長服務的學校,因為是州立的,一年的學費也不過六七千元。那裡生活費很便宜,一個月一百美元就夠了,甚至節省到五六千元亦可。
如果肯吃苦,寒暑假出去打工,要運氣好,一個假期就可賺五六千元。
在美國有很大的學校,大樓有一百多棟,每一棟有十幾層,總人數在四萬人以上,學生連校長、院長的姓名都不知道,這不太好。最好選擇五千人左右的學校,教授們好照顧學生,學生有問題容易解決。
陳副校長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到美國二十年,還沒有被基督教同化。他希望同學們出國,一定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到西方去。他們的校長,生在印度,長在亞洲,求學在東南亞,對中國文化非常崇拜。他認為將來世界重心在亞洲,亞洲的重心在中國,這是一點不錯的。所以各位同學應把我們的優良傳統帶到西方去,影響他們,進而貢獻全人類。人類才大亮麗的明天。
最後陳副校長留下的電話、傳真號碼,以及他們學校的簡介、申請表,各位同學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和他連絡,他又將他們學校的校徽贈送給曾校長作留念,台下響起如雷的掌聲。
陳督學說:不忘師恩珍惜同窗情誼
教育廳陳督學說:「曾校長在海山高工辦學很成功,在工業學校是首屈一指的。他到彰中兩年來,由於老師、同學的配合,使彰中氣象煥然一新,我剛才一踏進校門,就感覺出來。曾校長親切、誠懇的作風,我們大家都體會得到。他已為彰中紮下很好的基礎,今後在既有的基礎上勇往邁進,入可重振往日雄風。」
陳督學又以「不忘師恩」、「珍惜同窗情誼」兩句話來勉勵同學。他說:不管將來是升學或就業,老師三年的教導,不只是刻記在心中,而且時時刻刻作反省,有機會回來學校,一定要看看老師。根據統計,在求學階段中,以高中階段受同窗影響最大。今天踏出校門,以後一旦接到通知,就立刻回來,相聚共敍。
吳校長說:建立自信創造機會邁向成功之路
吳校長首先感性地說,相識是偶然,相聚是緣分,同學們三載同窗,是非常難得的緣分。典禮之後,各位即將步出禮堂,各奔東西,要特別珍惜這分緣,縱然不能長相依,也要長相憶。最以吳校長以「建立自信」、「創造機會」、「邁向成功之路」。
接着是家長會長林東太先生致詞,他首先代表家長感謝三年來老師的諄諄教誨,隨後又勉勵同學,繼續努力,接受另一學程的挑戰。
今年由施碧珠老師勉勵同學,這是破天荒第一遭,數十年來,都是男子漢上台,今年突然換上女裙釵,怪不得掌聲不絕。
典禮於十一時許,在一片恭喜聲中結束,明年此日又是另一批走出禮堂。
(《彰中人》三十二期78.6.30
八、關於左傳的作者    
《左傳》,又名《左氏春秋》,為《春秋三傳》之一,也是《十三經》之一。
《左傳》的作者,一般的說法是左丘明。可是自唐代趙匡開始懷疑之後,就有不少學者提供異議,認為《左傳》的內容和《春秋》經文並不完全相同。劉逢祿、崔適等人都舉出例證來說明《左傳》不是解經的。崔適在《史記探源》中說:左傳中有無經之傳,有有經而不釋經之傳,有釋不書於經之傳,有釋不書於經之傳。且記的年代也不一致,《春秋》終於哀公十四年,《左傳》終於哀公二十七年,比經文多了十三年。
《左傳》是怎麼來的?近人的著作如廖平的《古學考》、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崔適的《史記探源》、錢玄同的《春秋與孔子》等書,都認為是劉向或劉歆從《國語》裏分出來的。
但這種說法是否可信呢?當然有人懷疑:張以仁在他所作的《論語與左傳的關係》、「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二書非一人所作」兩文中提出三點理由來說明。
第一、《國語》所記二百四十多件事中,和《左傳》相重複的約佔三分之二,所記史實互異者亦多。
第二、兩書習用的文法和語彙,多不相同。
瑞典學者高本漢(B. Karlgren),曾以《左傳》、《論語》,《孟子》三書的文法,作過比較研究,他選了七種助詞,作為比較的標準,證明這些常用的助詞,《左傳》的用法和《論孟》多不相同。因此他斷定《左傳》非孔門弟子,亦非司馬遷所謂君子所作,但他認為《左傳》和《國語》同出一人之手,或幾個同一學派之手,將它分割成繫年的形式,是後人所為的。
屈萬里先生則認為:「就文辭來看,《左傳》的風格,前後一致;可知它既不是依照原始資料,未加潤色,編集而成的;也不是許多人各作了一部分,然後集攏而成的。顯然是《左傳》的作者,把各種資料(包括文字和口傳的)溶化在腦裏,然後以他自己的筆調,記述出來的。
姚鼐的《左傳補注序》又謂:「左氏之書,非出一人所成。…蓋後人屢有附益,…竊以為吳起為之者蓋尤多。」,因此書述魏事,「造飾尤甚。」衛聚賢先生認為書中記晉國史的事最詳,故斷定是晉國的產品(吳起曾任職於魏,而魏又與韓、趙分晉)。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繫年,更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起,衛左氏中人也」的話,認為是以地名書,實即吳起的作品。而且書中描述作戰的情形很詳細,非對兵法很內行的人所不能為。吳起是與孫武並稱的大軍事家,故推定左傳是吳起所作,經過後人的潤飾。
吳起所作的名《左氏春秋》,經劉歆「引傳文以解經」之後,便成了《左傳》,與《公》《榖》並立而為《春秋三傳》。劉歆為了儘可能使它像《春秋》的傳,故加上了「凡例」和「書曰」,在《左氏春秋》裏却沒有。
今人劉正浩先生則認為《左傳》是魯人左丘明作的,因為《左傳》上經常稱魯國為「我」,如隱十年傳「庚午,鄭師人郜;辛未,歸于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桓十年傳「我有辭也」,莊九年傳「我師敗績」,十年傳「齊師伐我」。再者,外人至魯,《傳》只說「來」,如隱四年傳「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六年傳「冬,京師來告饑。」這都是魯人所作的鐵證。
左氏為什麼不把這部書稱《春秋傳》,而稱《左氏春秋》呢?劉正浩先生的理由是:
一、《春秋》所記某事,左氏找不到原始資料作參考──至少孔子所得的一部分「舊聞」業已失傳──沒有辦法講論其大義。所以《春秋》所有的,《左氏春秋》中往往沒有。
二、左丘明既蒐集了許多寶貴的史料,其中有些站在經學家講正名分的立場可以不收,但站在史學家備述一代史事的立場却不可不錄。所以《左氏春秋》雖然以「以事翼經」為主,又往往溢出經文之外,敍述一些《春秋》所無的事情。
劉氏這兩點,正好解答了前面崔適所說「有無經之傳,有有經而不釋之傳,有釋不書於經之傳」的問題。
劉氏又進一步指出:左氏的書,本是一部祖述孔子,熔經學於史學的開創之作,其旨趣和以闡述經義的《公》、《穀》二傳不同。中國正史,自「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純以儒家思想為依歸的太史公以下,一直沒有脫離過這個軌範。《春秋》和《史記》一樣,本來是史書的通稱。這部別開生面的《春秋》是左氏所作,所以題名《左氏春秋》。既表現出左氏明不敢自附於聖經的謙卑的一面,也透露出他志在自成一家之自負的一面。
綜上所述,《左傳》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是左丘明,一是非左丘明,兩者都有理由,但,都有可疑處,所以高中國文課本的編著,也只能說是相傳為左丘明所作而已。
附註:本文參閱屈萬里的《左傳的來歷》、《左傳的作者》(見《古今文選》附刋一八二號)及劉正浩的《左傳導讀》(見國學導讀叢編上冊)、蘇雪林《「中國文學史》。(《彰中人》二一期77.11.30
九、莊子書中的夸飾  
在修辭學中,有所謂夸飾一格,以誇大其詞,引人注意也。如李白的名句「白髮三千丈,離愁是箇長」,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赤壁賦中的「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嫯婦」等等屬之。
在先秦諸子中,莊子是最擅長運用夸飾,誇大得令人拍案叫絕,妙不可言。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先生是如何誇張呢!《莊子》第一篇《逍遙遊》裡,他所想像的大鵬鳥,是多麼的龐然大物。他說: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又云:「鵬之徒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而。」
各位可以想想,這是多麼龐大的鯤和鵬啊!
在同篇裡,他又誇張說:楚國的南方有一種靈龜,以五百年為一春天,五百年為一秋天。在上古有一種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春天,八千年為一秋天。他又誇大一條「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另一段他引用惠施的話說;「魏王貽我一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古代二十斤為一石,五石有一百斤,可見這個葫蘆之大了。《則陽》篇他寫蝸牛角之戰說:「有國於蝸之左角者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在我們的眼光裏,蝸牛的角真是渺小得不足道,在莊子的筆下,卻成了伏尸數萬,追逐十五日的遼闊戰場。
《外物》篇,他描寫:「任公子為大鉤巨緇(大魚鉤的長繩子),五十犗以為餌(五十條肥牛做魚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真是神來之筆,任公子的釣魚竿,可以從會稽山伸到東海,他的魚餌是用五十條肥牛製成的。蹲在那裏,等了一年多,才有一尾大魚上鈎來,牠的鬐腮牽動,激起海中的白浪像山一樣高,海水震盪的聲音像鬼叫一樣嚇人,千里之遠的人都害怕。他把這條魚風乾之後,分給浙江以東,蒼梧以北的人吃,沒有人吃不飽的!海中真有這樣大的魚嗎?只不過是在先生想當然而已,真是出語驚人,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彰中人》八十三期81.9.15

十、《山海經》中的醫學知識

《山海經》一書,真是包羅萬象,有奇奇怪怪的人,有奇奇怪怪的野獸,也有奇奇怪怪的樹木花草。本文單就可以防災、治病的動、植物予以說明,供讀者一粲,但不要據此以療疾,萬一出了毛病,本人概不負責。
《山海經.西山經》中的第一座山叫「華山」,「華山」的第一座山叫「錢來之山」,山上多松樹,山下多洗石,這種石頭有今日之香皂作用,可以用以洗澡,可以除垢,可以爽身。還一種名叫「羬羊」的野獸,形狀像羊,尾巴卻像馬,牠身上的油脂可以防止皮膚粗糙,及皺紋,這正是今天婦女們非常需要的化妝品。
在「華山」之西四十五裡處,有一座「松果之山」,山上有一種鳥名叫「螐渠」,形狀像山雞,身黑腳赤,可以防止皮膚起皺紋。
再往西走八十里,有座「太華之山」,像刀削般的陡峭,成四方形,有五千仞高,面積有十里平方大。鳥獸都無法棲息。這裡有一種怪蛇,名叫「肥遺」,有六隻腳,四隻翅膀。如果牠現了形,便會大旱。
再往西方八十里,有一座「小華之山」,山上有名「赤鷩」的山雞,可以預防火災。另有一種叫「萆荔」的香草,形狀像烏韭,生長在石上,也有緣木而生,可以醫療心痛。
再往西八十里,有一座「符禺之山」,山上有一種樹木,名叫「文莖」,果實像棗子,可以治耳聾。另有一種條草,形狀像葵,開花紅,結黃果,像嬰兒的舌頭一般,吃了可以使人不迷惑。
再往西方六十里,有「石脆之山」,山上多條草,形狀像韭,開白花,結黑果,可治疥癬,有一條灌水發源於此,向北流入禺水,水中多紅土,塗在牛馬角上,可以防止生病。
再往西方有一座「英山」,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鳥,形狀像鶉,身黃喙赤,可以治瘟癘,可以殺蟲。
再往西方五十二里,有一座「竹山」,山上多喬木,山北多鐵,有一種名叫「黃雚」的草,形狀像樗,葉子像麻,開白花,結紅果,形狀像赭,用來洗浴,可以治疥瘡。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有座「浮山」,多盼木,有帶刺的枳葉,但不會傷人。有一種「薰草」,葉子像麻葉而莖是方形,開紅花,結黑果,聞起來像蘼蕪,佩在身上,可以治惡性流行病。
再往西走七十里,有一座「羭次之山」,山上有一種鳥,形狀像梟,人面而一隻腳,名叫「橐」,冬天出現,夏天蟄伏,批著牠的羽毛,不怕雷擊,有避雷針的作用。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時山」,由此向西行七十里為「南山」。再西行八十里為「大時之山」,山上有一種草,葉子像蕙,根像桔梗,開黑花,名叫「蓇蓉」,吃了可以避孕。
再往西方行走三百五十里,有「天帝之山」,山上有一種叫「谷遺」的野獸,形狀像狗。睡在牠的皮上,可以消除蠱毒。另有一種叫「櫟」的鳥,形狀像鶉,有黑色文彩,頭下有赤色的毛,可以醫治痔瘡。復有一種名叫「杜衡」的香草,形狀像葵,有蘼蕪味,馬吃了可以健走,人吃了可醫腫瘤。
再西南行三百八十里,有「皋塗之山」,山上有一種白石,名叫「譽」,可以毒殺老鼠。另外有一種名叫「無條」的草,形狀像槀苃,葉子像葵,葉背紅色,亦可以毒殺老鼠。再有一種叫「數斯」的鳥,形狀像鴟,像人一樣的腳,吃了可以治腫瘤,或癎瘋。
再西行二百八十里是「翠山」,山上有一種鸓鳥,形狀像鵲,赤黑色,兩個頭,四隻腳,披牠的羽毛,可以防災。是最好的消防器材。
《西山經》第三經第一座山,名叫「崇吾之山」,山上有一種樹,葉子圓形,白色的花萼,赤紅色的花,黑色紋理,果實像枳,吃了子孫繁盛,不孕的婦女有福了。另有一種鳥,形狀像鳧,一個翅膀,一隻眼睛,兩隻相伴而飛,名叫「蠻蠻」,牠現形時,天下就有大水。
由此向西六百七十里是「不周之山」,有一種果子,實像桃,葉像棗、黃花、萼赤,吃了可消除疲勞。
再向西行九百二十里,有「泰器之山」,山下有一條「觀水」,向西方流入流沙,水中多文鰩魚,形狀像鯉,身像鳥翼,蒼色文彩,白色的頭,赤色的喙,常從西海遊到東海,夜晚會飛翔,叫聲像「鸞雞」,肉味酸中帶甜,人吃了可治狂疾,牠現形時,就會大豐收。
再西行七百二十里,為「崑崙之山」。山上有一種樹,名叫「沙棠」,形狀像「棠」,開黃花,結赤果,味道像李而沒有果核,木幹可以防水,果實吃了可以使身體輕浮,避免溺水。另有一種「賓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吃了可以消除疲勞。
再西行二千餘有「鵸」鳥,形狀像烏鴉,三個頭,六條尾巴,最會笑,佩在人身上,睡覺不會作惡夢,又可以避凶邪。
再西行數百里許,有「英緹之山」,「涴水」發源於此,向北流入「陵羊之澤」;這裡有一種「冉遺之魚」,魚身,蛇頭、六隻腳,眼睛像馬耳朵。吃了不生眼病,又可以避凶邪。
再西行三百里,有座「中曲之山」,山上有一種名叫「櫰木」的樹,形狀像棠,圓葉,果赤,像木瓜般大,吃了會成大力士,擧重、拳擊的朋友吃了,不拿冠軍也不行。
《山海經.北山經》中的第一座山叫「孤獨之山」多機木。似榆,燒了可做稻田的肥料。
北行兩百五十里,有座「求如之山」,有華水發源於此,向西南流入「諸毗」之水,水中多以魚,形狀像鱓(鱔,似蛇),背赤,叫聲像人相支吾,可治贅疣,水中又多水馬,形狀像馬,前背有文彩,牛尾,叫聲像人呼叫。
往西北三百里,有座「帶山」,影水發源於,向西流入「芘湖」。水中多鯈魚,形狀像雞而而羽毛赤色,三尾,六腳,四頭,叫聲像喜鵲,可治忘憂。再往北行四百里,有疪「譙明之山」,譙水發源於此。西入黃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頭,十身,聲如犬吠,可治癱病。另一種野獸叫「孟槐」,形如狟,長毛赤色,叫聲像榴榴,可以避邪。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涿光之山」囂水發源於此,向中流入黃河。水中多鰼鰼之魚,形如喜鵲而有十隻翅膀,羽毛前端有鱗,叫聲像喜鵲,可以避火,吃了不患黃疸病。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虢山」,野獸多橐駝(駱駝)。形如老鼠,有翼,叫聲像羊,可以防禦兵刀。
再目北六百里,「丹熏之山」。熏水發源於此,向中流入棠水。有名叫「耳鼠」的野獸,狀形似老鼠,兔子頭,麋鹿身。叫聲像獋犬,甩尾飛,吃了牠的肉腹部不肥大,可解百毒。
再往北走三百一十里,有「蔓聯之山」山上有名「鵁」的鳥群居群飛,毛像雌雉,能喚自己的名字,可以治中風。
再往北三百二十里,有「單張之山」,有一種「白夜鳥」狀如雉,頭文采,白翼,黃腳,可治咽喉痛、癡呆症。
再往北走一千七百里,有「少咸之山」,敦水發源於此,向東入鴈門之水。水中沛沛之魚,吃了牠的肉,人會死。
再往北走二百里,有「獄法之山」,瀤澤之水發源於此,向東北流入泰澤, 中多鰈魚,形狀像鯉而雞腳,可治腫疣。
再往北一百里,有「北獄之山」。諸懷之水發源於此,向西流入囂水。水中多鮨魚,魚身,犬 頭,叫聲像嬰可治狂病。
北山經第三經的第一座山,叫「太行之山」往東北二百里,有「龍侯之山」決決之水發源於此,向東流入黃河,水中多「人魚」,狀如帝魚,四隻腳,叫聲像嬰兒,吃了不會得癡困症。
再往北二百里,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鴉,白頭,身青,足黃,名叫「鶌鶋」叫聲像叫自己,吃了墾子不會餓,可台寓(或癘誤)。
再往北東北七十里,有「咸山」,條管之水發源於此,向西南流入長澤,其中多「器酸」,三年一熟,可治惡瘡。
 再往東五百里,有「陽山」山上有名「領胡」的野獸,形狀像牛而赤尾,頸上長肉瘤,叫聲像喚自己,可治瘋狂症。留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入黃河。其中有鮟陷父之魚,形狀像鮒魚,魚頭而豬身,可治嘔吐。
再往東二千七百餘里,有座「小侯之山」,有一種鳥狀如烏鴉而白色文彩,名名「鴣習」,吃了眼睛不會瞎。
再往東五百七十里,「軒轅之山」,山上有一種鳥,狀像梟而頭白,名「黃鳥」,跌吃了不有妒忌心。(待續)(《彰中人》.六十六、六十八期.80.9.1580.10.15
     十一、詩人眼中的月亮
中國人最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月球原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荒地,硬把她神為月宮,那裏面住著一位非常漂亮的仙子,有吳剛伐樹,有玉兔搗藥,還有蟾蜍等等。更有人說蟾蜍是月中的老祖宗,先有它才有玉兔,有玉兔而後有嫦娥。蟾蜍原是有毒的動物,令人恐懼,於是上古之人以之為圖騰,來警警惕自己,繼而又幻想玉兔,就此蟾蜍漂亮多了,再由玉兔又衍生出嫦娥,不僅人性化,而且是美得冒泡,多虧中國人有這麼豐富的想像力。
雖然阿姆斯壯繼嫦娥之後登陸月球,揭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但中國人還是深信那上面有嫦娥,每年的中秋節還是照過不誤,而且越過越風光,君不見每年中秋節回鄉的人潮一年多似一年!
歷代以來,騷人墨客描述月亮的詩句,更不知凡幾,單是「唐詩三百首」中,就將近有一百首寫月亮。如果中國人也像外國那像看月亮,中國文壇將暗淡無光。現在我們就來看唐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吧!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同前)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同前)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杜甫-夢李白)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李白-子夜秋歌)
月照城頭鳥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李頎-琴歌)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同前)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同前)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韓愈-山石)
織雲四捲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一年明月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同前)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韓愈-石豉歌)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
昭陽殿裏恩愛絕,蓬來宮中日月長。(同前)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同前)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同前)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同前)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同前)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同前)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王維-桃源行)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
日色欲盡含煙,月明如素秋不眠。(同前)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比時。(張九齡-望月懷)(上)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沈佺期-雜詩)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棲。(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春宿左省)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宵多。(杜甫-月夜憶舍弟)
幾時盃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星垂平野濶,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錢起-送僧歸日本)
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韓翊-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戴叔倫-客舍與故人偶集)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滄江好煙月,門繫釣魚船。(杜牧-旅宿)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楚江懷古)
渚雲低暗渡,關月冷遙隨。(崔塗-孤鴈)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韋莊-章臺夜思)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祖詠-望薊門)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杜甫-宿府)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杜甫-詠懷古跡)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同前)
江山月明胡鴈過,淮南木落楚山多。(劉長卿-江州重別薛柳八二員外)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家住層城隣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皇甫冉-春恩)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盧綸-次鄂州)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李商隱-無題)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語未通。(同前)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同前)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同前)
雲邊鴈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同前)
却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
月黑鴈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昨夜夙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捲近秋河。(顧況-宮詞)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張祐-題金陵渡)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張祐-贈內人)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鄭畋-馬嵬坡)(中)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清平調-其一)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李白-行路難)
鴈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瑤瑟怨)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杜甫-寄韓諫議)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曈曨。(韓愈-謁衡陽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夏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以上是「唐詩三百首」中描述的月亮,現在再來看看其他詩篇所載的月亮是如何?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作者不詳)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祇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同前)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同前)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如霰。(同前)
江上一色無織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同前)
江畔何人物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同前)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同前)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同前)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同前)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同前)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同前)
月宮秋冷桂團欒,歲歲花開只自攀。(邊貢。嫦娥)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同前)
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臺無月明。(陸游)
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謝靈運,歲暮)
忙著征衣快着鞭,回頭月桂柳梢邊。(朱元璋,拂曉行軍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與人相隨。(同前)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前)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同前)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同前)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元稹-明月三五夜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自君之出矣)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王安石-夜值)
結廬何日往深山,竹月松風相對閒。(清‧趙愈-溪聲)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詩)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元‧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頭詞)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清‧黃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懷率大)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無題)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斜谷雲深起盡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吳偉業-圓圓曲)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張籍-節婦吟)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
靜憶家人皆萬里,獨看簾月到三更。(張問陶-月夜書懷)
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哦詩不睡月滿船,清寒入骨我欲仙。(陸游-舟中對月)
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眉半輪月?(同前)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牀。(王安石-葛溪驛)
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宋之問-下山歌)
獨上高峯望八都,黑雲散後月還孤。(呂洞賓-絕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彰中人》三十五期78.10.15

十二、散曲的特質

詩、詞、曲三種文體,都曾在我國文學史上放射光芒,各領風騷數百年,至今猶為人吟誦、模仿。這三者有相似之處,亦有相異之特色。茲就曾永義先生在他的「元人散曲」中提出的特質,略述於後,以供同學參考。
一、就體制言:詩有古、近體之分,近體又有律、排、絕之別,且各有五、七言,古體更有雜言。五絕最短,只有二十字;古體可以自由展延,以「孔雀東南飛」一千七百四十五字為最長。詞有單調、雙調、三叠、四叠之分,最長的「鶯啼序」有二百四十字。散曲則有短至十四字的「小絡絲娘」,長者如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有三十四調,二千四百餘字。又曲有南北之分,帶過與合套之別,較之詩詞變化為多。
二、就音律言:古體詩只求押韻,近體加上平仄和對偶,詞則分四聲,曲更考究陰陽。詩的押韻是平聲與平聲,上聲與上聲,去聲與去聲,入聲與入聲,各自押韻,不得通融。詞則平聲、入聲獨用、兩通用均可。詞中平仄通押的,只限於「西江月」、「渡江雲」、「換巢鸞鳳」等少數例子,而曲則北曲平上去(無入聲)三聲通押,南曲押韻雖大致與詞相同,但平上去通押的情形遠較詞為多,則又近於北曲。所謂平仄通押或三聲通押,並不是平仄隨邊押一個字就行,而是哪一句該押平聲,哪一句該押仄聲,仍有一定的規律。由此可見曲在音律上較詩詞為嚴謹,但也有寬的一面;嚴謹的是平仄律,寬敞的是協韻律。另外在句中的「音節形式」,詩的四言只是雙式,五七言只是單式,而詞曲三言到七言,各有單雙兩式。詞曲雖然各有單雙兩式,但曲中更有襯字、帶白、滾白,因此語言長度伸縮變化、語勢輕重交互傳遞,在節奏上又較詞更為流利活潑。但也因為曲的格式中,本格之外,尚且可以容納這許多因素,所以曲的格式便常變化多端,有時直教人墜入五里霧中,這是讀曲人最感頭痛的。
三、就語言言:詩的語言大抵比較古樸典重,詞比較輕靈曼妙,曲則講求明白通俗、機趣橫生。因為曲盛行的元代,由於外族文化的衝激和庶民階層的抬頭,所以充滿著鮮活的生命力,也因此曲中所用的語言往往為詩詞所沒有。大抵都能隨物賦形,無論本色或文采,都能恰如其分,各色各類的語言,亦能驅遣自由,達到王維所說的「真摯之理與秀傑之氣,時流露於其間」的「自然」妙境。
四、就內容言:詩固然沒有不能表達的事物,但由於語言形式較為刻板,所以只長於抒情寫景,而短於記事說理;抒情亦宜於悲而不宜於喜。而詞託體最為短小,更止於抒情寫景,幾不能記事說理,而散曲之好處則在寫景之美,狀物之精,描寫人生動態、社會情勢,能盡態極姘,形容畢肖。也就是說,散曲較之詩詞,是惟一能自由自在的表現各色各樣內容的有韻文學。但是,曲畢竟是衰世文學,受到時代及其不良的影響,因為有頹廢、鄙陋、荒唐、纖佻的缺點。故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
五、就風格言:大抵說來,詩的風格較莊嚴、厚重而雄竣。譬之於男,則為彬彬君子,飄逸而絕倫;可以為豪傑,氣吞山河。譬之於女,則為大家閨房;可以母儀天下,可以相夫教子。譬之於光,則或烈日當空,或陽春布澤;譬之於水,則或滄海波濤,或一碧萬頃。又或如崇山峻嶺,崖谷之犖确;又或如峰巒起伏,蒼翠之蜿蜒。詞的風格較瀟灑而韶秀。譬之於男,則為翩翩佳公子,可以乘時而超妙空齡,亦可以失意而委頓沈鬱;譬之於女,則為小家碧玉,雖風姿可人,始無閨範氣象。闢知於光,則或夕陽晚照,或流光徘徊;譬之於水,則或澄湖漣漪,或碧潭寫影。又或如精金琅玕,綠野平疇。曲的風格較輕俊而疏放。譬之於男,則為五陵少年,裘馬輕肥,意氣縱橫;可以豪辣灝爛以致飛黃騰達,亦可以頹廢荒唐,終於鄙陋纖佻。譬之於女,則為薛濤、李師師者流,雖然高雅俊賞,到底風塵中人。譬之為光,則繁星萬點,雖然閃閃灼灼,終覺熒熒寒微;而間或烈火熊熊,刺眼飛舞,亦可以致人焦頭爛額矣。譬之於水,則或長江波浪,或春水東流;或清溪潺潺,或飛瀑淙淙。又或如白璧而有瑕,平林而烟織,廣漠而風沙。
曲較之詩詞有如此的特質。他又是滿心而發,肆口而成,雖欲已言而不得的文學。所以曲又像一股汩汩不竭的泉流,沁涼每個人的身心。(見於《元人散曲》一八0頁)(《彰中人》四十期.78.12.31
    十三、飛躍的彩筆
眼睛會說話
東晉顧愷之,為無錫人,是我國有名的人物畫家,他最善於畫人的眼睛,到了晚年,他畫的人都不畫眼睛,如果畫了,人物就會講話。
在他二十歲那一年,南京將要建一座大寺廟,寺僧們請達官貴人捐獻。認捐的人都沒有超過十萬兩,顧愷之一個窮畫家,卻願意捐一百萬兩,大家都認為他在開玩笑。有一天,他在寺內的牆壁上畫了一幅神女像,空著沒有點眼睛。他對寺內的僧侶說:「明天是初一,我要為神女點眼睛了,凡要來看的人,必須捐十萬兩銀子,大家都好奇,想來看他點眼睛。觀眾們都摒著氣,看著他手中的畫筆,在神女的眼眶中一點,那對眼睛就慢慢開始眨動,接著發出靈光,使滿室生暉,那些看熱鬧的人,心生恐懼,立刻叩頭認捐,很快就捐了幾百萬兩銀子,超過他認捐的好幾倍。
有一次,他在南京瓦棺寺的牆壁上畫了一幅金粟如來像,面帶笑容,眼睛會說話,舉腳要走出牆來,全身發出光彩,把殿堂照得金碧輝煌。
紙上的公雞會報曉
沈周,明蘇州人,為苦學成功的畫家。他畫有一幅「雄雞圖」,每到五更天,雄雞就會撲打翅膀「喔喔喔」地高聲報曉,還會「滴篤滴篤」的啄米吃;到了東方發白,牠又回到紙上休息了。另外他畫的花都是活的,畫紙會起火,畫鳥會飛。
    畫的石頭會飛
有「田園詩人」之稱的王維,崇信佛教,他寫的詩,富有禪趣。他畫的畫更不含糊。據說他曾為岐王畫一幅「巨石」,非常生動,跟真石一樣。岐王甚為受惜,常常坐在畫的對面,凝神觀賞,久而久之,使他有置身深山幽谷的感覺。
有一天,岐王從外面回來,突然風雨交加;雷聲隆隆,天崩地裂,一聲巨響,一塊石頭破屋而出,直奔雲宵。等他回到家中一看,壁上掛的「巨石」畫只剩下空軸了。原來剛才飛走的石頭竟是王維筆下的傑作。
這塊石頭飛到那裏去了呢?後來有高麗的使者說,在他們的神崇山上,某一天突然飛來一塊奇石,仔細觀察,奇石上面有「王維」的,方知是中國飛來的。
字可以降龍
顏真卿的書法大家都知道,他是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進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因被楊國忠排斥。出為平原(今屬山東)太守。安祿山叛亂,他聯絡從兄杲卿起兵抵抗,有十七郡響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功在國家,殁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
他曾在南京為官,附近清涼山腳下,有一個深潭,潭裏有一條黑龍,牠常常呼風喚雨,使附近農田受害,房屋倒塌,居民們苦不堪言。顏真卿知道之後,就想鎮伏這條惡龍,為民除害。於是他每到晚上,就帶了幾位年輕的隨員,住在潭邊的小廟裏,仔細觀察龍的動靜。接連過了五六天,都相安無事,到第七天晚上,黑龍又出現了,天上烏雲密佈,狂風起,雷聲震,浪滔天,顏真卿立刻鋪開紙,揮動他的大筆寫了一首「曉諭」詩:
恨你孽龍,為害黎民,
作惡多端,其罪非輕。
今日曉諭,你要當心,
如不悔改,定奪你命。」
然後寫上「顏真卿」三個字,投下水裏。慢慢地,烏雲散了,風息了,雷聲匿跡,潭水平靜,像什麼也沒有發生。原來是顏真卿的一筆一畫,落進水裏,便變成千斤重的鐵鍊,把那條黑龍緊緊纏住,動彈不得,從此以後,就不再為惡。於是改潭為烏龍潭。
文章驅走鱷魚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因諫迎佛骨而貶到潮州。潮州近鄰惡谿,常有鱷魚為患。他到任之後,施政重點之一,便是消除魚害。他想到自己的文章很感人,或許也能感動鱷魚吧!於是絞盡腦汁,寫了一篇留傳千古的《祭鱷魚文》,派他的軍事衙推秦濟,帶了一豬一羊,投進惡谿,再將祭文焚燒。當天晚上,起了大風大浪,從此,鱷魚不見了。
他在文章裏說,我是奉大唐天子之命來守此土,你們是生長在水中,且距大海又近,為什麼要到陸地上來爭食,我以刺史之命,限你們在三天之內離去,三天不行,限五天,五天不行,限七天,七天再不走,我就要派遣技術精良的弓箭手,操著強弓毒矢,與你們週旋到底,必至趕盡殺絕而後已,他的妙文果然發揮了神威。
韓愈一生潦倒,與貧窮終其身,他寫了一篇《送窮文》,想把「窮」送走。但「窮」比鱷魚更頑劣,憑韓愈那樣了不起的文章,都沒有辦法送走,所以直到今天,還有數不盡窮人。
紙老虎打架
劉伯溫的知名度很高,他寫的《燒餅歌》,膾炙人口,是很有名的預言文學,到今天還在應驗著。但劉伯溫的畫就不甚為人所知。其實,劉氏的畫也很在行,尤其是畫虎,畫得活靈活現,會騰躍起來,與其他的老虎打架。
據說天台國清寺藏珍樓有一幅《臥虎圖》,被視為稀世珍寶,劉伯溫很想一睹為快,但廟上的主人三番兩次答應給他看,但最後又黃牛了。劉伯溫甚為生氣,於是擺開他事先準備好的紙筆,也要畫一頭老虎來別苗頭。
他三筆兩畫就鈎勒出一頭活生生的老虎,然後細心點上眼睛,那頭紙老虎就騰躍起來,大吼三聲,只見殿上狂風大作,柱鬥擔飛,寶幡搖落,經幢欲墜。剎間,那藏珍樓木櫃裡《臥虎圖》上的老虎,也給劉伯溫的老虎吼活了,掙衝出來,在大雄寶殿張牙舞爪相對,吼聲如雷,鬥得天昏地暗,把寺院的和尚嚇得魂飛天外,紛紛躱藏起來。
劉伯溫的老虎越戰越勇,《臥虎圖》上的老虎則漸漸體力不支,被劉的老虎碎屍片段,不見蹤影。劉伯溫振筆在畫上一捺,老虎又重回畫中。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神奇啊!
紙老虎嚇走官兵
風流才子唐伯虎,有畫老虎嚇走官兵的故事。據說有一天晚上,唐伯虎投宿在一家客棧裡,客棧的老闆告訴他:附近軍營裡的士兵,常到店來白吃白喝,並動不動就罵人、打人。唐伯虎就畫了一頭老虎,要主人貼在牆上,當官兵來的時候,這頭老虎就會大聲咆哮,而且張牙吊眼,像要吃人似的,官兵們一看,就嚇得抱頭鼠竄,從此不敢再來為惡。
以上的故事,似乎是天方夜譚,但你可曾想到英雄後面的艱辛嗎?他們要經過多少磨鍊,才能舞動那支五彩筆!(本摘錄自《藝林書畫趣談》,刊於(《彰中人》八十三、八十四兩期。81.9.1581.9.30
龍與葡萄
在唐人張彥遠所著《歷代名書記》中,記述一則有趣的故事,有南朝吳興人張僧繇,在梁武帝天監中為武陵王國待郎,直秘閣,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精畫山水、人物,梁武帝蕭衍迷信佛教,興建寺廟時,多命張氏畫壁。
張氏繪畫最拿手的,該是畫龍,真是畫活了。有一次,他在金陵(南京)安樂寺的壁上畫上眼睛。有人問他何以不點呢?他說點了龍就會飛。人們都不相信,非逼著他點不可。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點了,頃刻之間,天上雷電交加,擊破牆壁,點了睛的兩條龍,即騰空而去;未點著,仍留在壁上不動。今日我們習見的成語「畫龍點睛」就這樣來的,它是用來形容文字、圖畫在重要地方加上一兩字,或一兩筆,可使整體更生動傳神。點睛的習俗也流傳至今,每年五月端午前後的龍舟競渡,在下水前,請一位政要為龍點睛,以示隆重,只不過今人點上睛的龍不能飛而已。
古代的希臘,繪畫也是非常有名的,有鮑利妥斯(Palygnotus)者,雅典的公共建築圖飾,都是他負責畫的,他的繪畫,能把畫中人物的脾氣和情緒表達出來。在畫裡面,不僅有透視,而且有幾層透視,繪畫的色彩,也能運用自如。他的得意弟子菲底阿斯(Phiolias),畫藝也不遜乃師,他流傳千古的畫,是一幅《小孩吃葡萄》,那一串串紫色的珍珠,比果園中的葡萄還鮮活,天上的小鳥見了,都要飛下來啄食,真是神妙極了,與張僧繇畫的龍相互輝映,共垂不朽。(《彰中人》五十九期80.3.31
十四、無奇不有  
青蛙彈琴
四川峨嵋山區,生長一種奇特的青蛙。當盛夏季節來臨時,牠們在池塘水草中,用泥巴築成一個個的小罐,上邊留著圓洞,這就是牠們的「共鳴箱」。當他們在罐中鳴叫時,由於「音箱」的共鳴作用,叫出的聲音猶如彈琴鼓瑟,音調格外悅耳,因而附近的人稱為「彈琴蛙」。
叫聲奇特的青蛙
湖北省鶴峰縣茅坪鄉有一口水池,那裡有一對奇特的大青蛙,每一隻重約二五○公克,每當天氣變化前,牠們便會浮到水面,發出大而奇異的叫聲;時而像緊湊的鼓點;時而像悅耳的銅鈴,像小樂隊正在演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
十條腿的青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位兩棲動物專家捕到一隻十條腿的青蛙。牠的腿長在身體的兩側,其中最長的兩條腿各有十二厘米,牠還有一條長尾巴,在水裡游動時。十條腿就像十把小船漿一樣地擺動,這種青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發現。
 
喀麥隆出產一種巨蛙,有一米長,三一七五克重。牠的頭部寬闊得像一個盤子,杏仁大的黑色瞳仁,嵌在斑黃色的眼球中。牠的前腿幾乎有人的手腕那麼粗,後腿比火雞腿還大。雌蛙的卵像豌豆那麼大,一面呈黃色。據說在當地曾經捕捉一隻巨蛙重達五八九七克
人工飼養「飛龍」
在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裡,有一種人工飼養成功的「飛龍」,學名叫棒雞。牠的形狀似鴿,羽毛五彩繽紛,以昆蟲與白樺樹籽為食。牠的肉質嫰而細膩,味道極其鮮美,曾是向皇帝進貢的珍品。
最小的象
在非洲剛果發現一種被定名為「蛙蛙象」的小象,體高不足二米。另有一種叫「蛙卡」的象,生活在水裡,身高不及一‧五米,像一位文靜的小姑娘,皮膚細潤,性情溫順,所以又叫「小姐象」,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小的象。
特大的蚯蚓
澳大利亞有一種特大的蚯蚓,身長三‧六五米。這種蚯蚓體滑、易斷、善溜,很不容易捕捉。科學們捕捉之後,常將牠們的身子打一個結,使牠無法縮回洞去。
不怕水的雞
蘇聯的科學家培育出一種不怕水的兩棲小雞,可以連續潛在水中啄食數小時。列寧格勒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經過一套完整的訓練過程,雞的後代不僅可以自由潛水,而且可以在水中生活。(《彰中人》八十四期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