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向《古今藝文》文友說再見

瞿 毅
  《古今藝文》於民國六十一年由李智龍先生創刊,羅有桂兄寄給我[「指導」。封面是大紅色,兩位西洋美女,很是醒目。李智龍先生擅長攝影、熱愛文藝,勇敢地承擔了這門「不怕賠本的生意」。這一期的內容除了文藝性的文章外,就是他的攝影作品,算是一份很清新的刊物。
  那時我正就讀成大中文系三年級,適逢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固有文化作大肆破壞。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應有承擔維護中華文化的重任,由於國民所得逐年攀升,人民在衣食豐足之後,自必提升文化素養,民間社團如雨後春筍,讀書風氣盛行,應是這份雜誌誕生的好時機。
因當時課業繁重,未及悉心拜讀。畢業後任教於彰化高中,有時到台北羅有桂家,常和我談到這份刊物,還叮嚀我寫稿。記不清楚又過了多久,《古今藝文》出了多少期,有桂兄忽然告訴我,李智龍不想編了,希望我能接手。在當時要申請一份刊物的執照相當不易,發行人要文科大學畢業,銀行裡要有存款三十萬元的保證金,如果停刊了實在太可惜,所以要我無論如何把這份雜誌延續下去。
我回來與幾位熱愛文學的同事和朋友商量,大家都認為這是很不錯的新鮮事兒。每三個月才出刊一次,每人出資不多,萬一賠本,也不至影響生活,同時也為文藝事業盡一份心力!所以很快就有六七位朋友願意共襄盛舉。先在彰化設立分部,我自任總編輯,就積極開始拉稿,尋找打字行。那時彰化還沒有像樣的打字行,必須遠去台中打字。當時電腦沒問打,人工打字相當慢,一個熟練的打字員,一天只能打一萬字,為了爭取時間,所以我常常跑台中。也有幾名熱心的學生來畫插圖,更有的學生願作推銷員,學校的訓導處,也認為這是一份優良讀物,規定每一班訂閱一份,反映不錯。
創刊以來最多的篇幅是三十六頁,後來逐漸減少到一張八開的小報紙,送到主管單位備查。我接手後一口氣增加到五十六頁,儼然擠進大型雜誌之列,這是六卷一期,時間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封面是採用彰化八卦山八卦塔的攝影,代表了彰化的地方特色。那時一般書刊的封面多用套色,我們用彩色,算是《古今藝文》的最新轉機!
當時的刊物出版之後,必定先送主管單位核備,如果內容有所不妥,先予警告,如不改進,就會勒令停刊。我們的刊物是以宣揚文學藝術為主,不會有意識形態的偏差,按期送審一年後,就接到省新聞處來函邀請本社工作人員參觀省政建設,按省府的規定要連續出刊兩年之上才有資格被邀請;但事後承辦這項業務的吳超男小姐告訴我:她見《古今藝文》內容充實,清新悅目,所以就打破慣例,提前邀請我們,這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
雖然一般的評價不錯,因為我們缺乏行銷經驗,訂戶不多,不能收支平衡,難以為繼,原來熱心參與的好友一個個求去,就在這時,有桂兄認識了旅菲華僑蘇子先生。蘇先生財力雄厚,好交朋友,影藝圈的人沒有不知道蘇子其人。各劇團有什麼演出,給他安一個顧問,或請他擔任一個什麼角色,他都會解囊相助。他又好為文,本社除聘請他擔任顧問外,還為他開闢《茶餘酒後》專欄,凡有他的文章發表,都要價購數百本贈送海內外的親友,那是本刊發行量最風光的年代,讀者遍及五大洲。可是好景不長,蘇子先生於民國七十四年元月猝逝,本刊又面臨停刊危機。
不過,這份刊物我接手已支撐了六年,與她結下深厚的感情,實在不忍心讓她無疾而終。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盡一切努力讓她存活下去。
到民國七十五年,李智龍先生要移居美國,他發行人的職務必須解除才能辦出關手續,我是公職,不能擔任發行人。於是我想到從測量學校退役的王映湘先生,他的學歷也夠,又是文壇前輩,人脈廣闊,甚孚眾望。我們是在民國七十年陽明山中山樓參與全國第三次文藝大會時相識,我每期出刊送一本給他,他看後覺得滿意。他當時在台中市救國團指導文藝寫作班,有二三十名學生,他以化緣的方式籌募經費,勉力維持。這時我又擔任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彰化縣分會理事長及國父遺教研究會彰化縣支會常務理事,經常辦一些活動,《古今藝文》幾乎成了這兩個會的會刊。尤其每年「五四文藝節」,配合文協分會舉辦徵文,先從彰化擴展到全國,發掘出不少文學菁英。我們徵文有一個特色,收到稿件後以最快速度評出名次,再以最快速度編排打字印刷,趕在頒獎典禮時作者拿到獎金,同時就看到自己作品已印製成書,這是許多徵文單位所辦不到的,所以受獎人無不讚歎我們工作效率是超快的。
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地下投資公司盛行,利息優厚,存入十五萬元,月入利息六千元,相當我半個月的薪水,的確誘人。其實我並不想發大財,而是想藉此機會把《古今藝文》長存下去,於是開始跟會。那時各學校、機關盛行互助會,多數人請會買轎車或洋房,當然也有放在投資公司獲暴利的。凡有人來找我跟會的,我都欣然答應.,很快我就存進了三百萬元,月入可觀,除了繳會錢,就是擴充《古今藝文》的篇幅,由五十六頁逐步增至一百二十八頁。若再假以時日,會錢繳完了,我就有三百萬元的存款,以當時公家銀行的利息多在七厘左右,每月利得兩萬多元,足夠《古今藝文》開支,如果尚有餘錢我還想改為雙月刊甚至月刊。就在我的夢越做越大時,政府一紙命令查封了投資公司,老闆鎯鐺入獄,這無異青天霹靂,震得我天昏地暗,不知如何來應付每月支出之巨額會款,而且這件事還不能讓家人知道。兩個女孩正在念私立高中和五專,月入的薪水勉強夠家庭開支。唯一的燃眉之急,還是跟會,以會養會來維持,但會跟多了,有人起了疑心,怕我倒會,於是成了拒絕往來戶。
在一個陰雨的周末,我和妻正在午休,我突然想起遠在香港讀書的長女,孤伶伶的,再想到背負沈重的債務,茫茫然,悲從中來,竟情不自禁地痛哭失聲,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掉下的熱淚。內人先是錯諤,然後疑惑地問:「你哭什麼,投資公司倒了?」我雖沒有說,答案已寫在臉上。內人又問,你賠了多少錢,我坦白地說,「約兩百多萬」,我想她一定會暈倒,不料她竟然平靜的說,她郵局裡有幾十萬元存款,再請一兩個會,就把問題解決了。她說得輕鬆,我的心卻在淌血。如果我不執著搞這個雜誌,老老實實教書,寫寫文章,一月的收入,足可維持一家之用。我原要內人不要把這不光彩的事告訴任何人的,但她還是說了出去。在香港的女兒知道了,她說她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家裡有了困難,也應該擔負一份責任,其實她還在半工半讀階段,不從家裡拿錢就不錯了,那有餘力貼補家用。當時與他在一起讀書的蔡叔叔知道後,也慷慨寄來三十萬元,並申明不要利息,也不限時間歸還,真令人感動。
《古今藝文》又面臨關鍵時刻,生活都成了問題,還顧得了雜誌?但經數日長考,鼓足勇氣,結結巴巴對內人說:「……我還要把《古今藝文》辦下去…。」 她本來就反對我作這賠本生意,現在聽到「還要辦下去」,更是怒不可遏,兩眼瞪視好一陣才說:「我管你的,《古今藝文》是你的命,家都可以不要。」這雖是發自她內心的氣話,但也體會出,《古今藝文》將繼續走下去!
接著我到了退休之年,會錢逐漸減輕,但我買的保臉也是驚人的。因為我心軟,凡有來推銷保險者,總是不讓人失望,除非我身上實在榨不出油來。因此每年至少要繳五六十萬元之多,到實在繳不出時,就向保臉公司告貸。
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之後,一些熱愛文藝的朋友,將《古今藝文》帶進了大陸,意外的獲得大陸學者的肯定。第一位來稿是雲南大學張在雲教授,作品是《<詞詮>校議序》,於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一日刊出。《詞詮》是毛澤東老師楊樹達的代表作,但錯誤很多,因為他是「帝王」之師,誰也不敢出來指正,唯張教授本著學術求真立場,一一「校議」出來。自此之後,雲南地區各大學教授的稿件就源源而來,本刊的水準因之大為提升,更加堅定我繼續奮鬥決心。我不惜花費昂貴郵資,挑選一百五十所重點大學圖書或中文系所贈閱,到目前已有兩百多所大學圖書館能看我們的雜誌,也算是十三億中國人的雜誌,構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寬廣平台。近三十年來,共發表了近兩千萬字的文章,眾多的文友因在本刊陸續發表文章而奠定學術地位,或升等教授,或獲得學位,或找到嚮往的工作,這是本刊引以為傲的。
到我退休前夕,經文友秦貴修先生的介紹,台中有一家明光堂印刷公司承印,只要我們一次拿出八十萬元,願長期為我們印刷,將來雜誌停刊時,還可把本錢退回來,這是相當划算的事。於是和發行人王映湘先生商量,我們分頭去籌措,共得五十萬元,經秦貴修先生再三與黃耀明先生協議,暫定為五十萬元,將來再想辦法補足。於是雙方簽訂合約,每期印一千本,打字、印刷,概由對方負責,但後來因打字不能配合,延誤出刊日期,我自願每期負擔一萬一千元的打字費,在彰化打字。過了一陣子,我的經濟情況寬裕了些,就主動追加五萬元,共計五十五萬。從八十五年八月開始,雙方合作還算愉快,可是到了民國九十二年,黃耀明先生因案入獄,印刷廠停業,付出的錢拿不回來,這又平地一聲雷,《古今藝文》三度面臨存亡絕續關頭。
很多朋友力勸我藉此機會停刊算了,反正你苦撐了二十多年,已盡到一個文化人的責任。但我還不死心,與黃耀明夫人商量,機器還在,能不能繼續印?她說印是可以,但請工人要錢,你必須付工資。照常理講,公司倒閉不關我的事,怎麼要我給錢?但為了《古今藝文》,我寧願吃虧,幾經議價,定為每期兩萬元,現在已增至兩萬肆千元。這時我已學會操作電腦,可節省一筆打字費。我的經濟已有改善,不必再看太座的臉色。從此《古今藝文》又活過了。還增加八頁篇幅,已是一百三十六頁的超大型雜誌了。
但我想到今天是網路時代,應擴大《古今藝文》的視野,建立全球性網站。再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蔡教授輝振(即前文指的蔡叔叔)大力協助,於民國九十二年八月正式成立。自三十一卷一期發行電子書,並將逐步追溯到六卷一期,讓全球的文友都能讀到這份中國人的雜誌。
去年底自認老當亦壯,遠至香港出席四萬會眾的祭孔盛典,然後去深圳買一大箱書,長途跋涉而不覺疲憊,自信《古今藝文》尚可存續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八年。豈料,今年(九七)初,膝蓋開始疼痛,經醫生檢查,患退化性關節炎,情況並不嚴重,多方求醫,未形惡化,欣喜能繼續為文友服務。一向為本刊源活水的長女蜀薇還答應捐出一筆經費,將在明年屆三十周歲時,舉辦一次大型徵文,及兩岸學術研討會,留下歷史紀錄。
孰知,近日來手臂,不能操作電腦,這就問題大了,像被上帝斷了手腳,簡直是要作廢我!
過去幾次都屬經濟危機,未把我擊倒,很快就站穩腳跟,繼續行前走。唯有身體出了狀況,就很難再起,於興起一種「我將不支」的空虛、落寞。
在過去的歲月裡,我每天清晨走進工作室,第一件大事就是打開電腦,點出E-mail, 悉讀來自各方稿件,彼此心靈交會,將是美好一天的開始。這樣的日子將會隨我身體的衰老而遠去,好似馳騁在運動場上的健兒突然倒地,如「萬箭穿心」的痛。可是人生無常,「天若有情天亦老」。《古今藝文》在刊出三十四卷四期(九十七年八月一日)劃下句點,希望文友如觀一齣戲的落幕,多給掌聲,不要嘆息! 

   回 響
 宜蘭蘭陽女中孟繁舉老師來函:
毅 兄:
承賜大著《笑剖李登輝》一書,已經收到,謝謝!此書大有看頭,當慢慢欣賞。
前時看到貴刊停刊啟事,悵然若失,對此刊物 吾兄已付出最大心力財力,貢獻已多,成就如此,亦可自慰。今後當可優遊山林,泛濫群書,或著書立說,享受人間之至樂矣!
      耑此布臆 敬頌
時祺                                                                                                                                                                                                                                 
                 弟孟繁舉敬上
                       九三.七.九.十七.


  文化大學李興才教授來函:
  瞿社長毅公道鑒:
   頃奉賜贈大著《笑剖李登輝》一巨冊,雖是已在《古今藝文》逐期先後讀過,今得全璧,溫故知新,社長以如椽之筆,本於國家民族大義與國民良知,對此叛徒及其同類,大加針砭撻伐,痛快人心,良深敬佩,特此致敬致謝。
又讀《古今藝文》三十四卷四期《向文友說再見》大作,可說一字一淚,社長花二十九年心血,投入全部私蓄及精力、時間,培育《古今藝文》茁壯成長,揚名兩岸及四海,齊聲讚美,為宏揚中華文化高舉大旗之際,突告「我將不支」,為《古今藝文》劃下句點,同聲嘆息。但,驀然回首,社長已為文友發表二千萬字的創作文章,水準日高,環顧兩岸,皆不能及,文化鬥士,士人風骨,三十年來的《古今藝文》,可作見證,社長之豐功偉績,必垂青史!衷心崇敬。退一步言,功成身退,了無遺憾矣。
興才老朽,叨與映湘兄三度同學,沾光掛名顧問,愧云教書匠,對《古今藝文》未盡棉薄,萬分歉仄。特以短箋,向您致敬致謝!祝
 福壽康寧
              後學李興才拜上  08.9.24
上海范甫先生祝辭
《古今藝文》你是一盞燈
那麼明亮,那麼溫馨
照亮好學的人們

你是一幅畫
美麗半個世紀歷程
越來越色彩繽紛

你是一首歌
踏響時代足音
抑揚頓錯落地有聲

在你的殿堂上
我曾化作縷光芒一份油彩一個音符
獻給你,結束是另一種生辰

瞿毅先生:
您好!《古今藝文》第三十四卷四期收閱、拙文刊出,十分感謝!
您主持、編輯《古今藝文》二十九年,功績卓著,為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令許多有識之士敬佩。我相信,您在中華文化史上將留下?光輝的一頁。
願您多多保重身體,尊醫療治,康復四肢的功能。
謹祝
錢玉趾敬上

福建大學易存國來函
尊敬的瞿老:
您好!

頃接貴刊寄來的大函,閱畢,不禁感慨萬千。
承蒙貴刊關照,拙文得以多次刊發,其間凝結了瞿老及貴刊同仁多少心血,其深情高誼,難以言表......
貴刊此次(暫時?)休刊,讓人不甚唏噓之餘,我謹獻上最誠摯的祝願:
祝瞿老多多保重,享受意義人生!
但願我們有在大陸或寶島臺灣拜望瞿老的那一天......
瞿老:您老保重!!

大陸後學:易存國(0592-2185997)
2008.9.4

石鍾揚教授來函
瞿毅先生惠鑒:收到《古今藝文》之“再見”號,作為老讀者兼供稿者,我實在“高興”不起來,唯有歎息而已。一歎這麼一個受海峽兩岸讀者歡迎的刊物怎就這麼輕輕地就“再見”了呢?二歎先生竭力維護文化使命,令人敬佩為何薪火再傳而脫節呢?三歎我們神交十年,雖有雪鴻往還、電話致問,眼看有盛會設橋,相會有期,為何忽然斷橋,相期茫然呢?
謹祝先生健康長壽
鐘揚2008.9.3
瞿先生有道:
最近到泰國普吉島去了一次,未看信箱。今天已經12日了,也未收到最近一期之貴刊,正在惦念之中,打開信箱,方知您患關節炎而不再編輯古今藝文了。十多年來,承先生熱情幫助,獲益非淺,感激之情,實難言表。您的退休,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但您年事已高,當以保養身體為主。衷心祝願您病情極快好轉,早日恢復健康。不知古今藝文是否有人
張覺敬上

重慶卓濟賢來詩惜別:
悽然謝幕 不勝依依
廿九長卷 無愧歷史
文橋暫斷 情誼長存
隔海相望 恭祝安康
--題呈《古今藝文》瞿毅學兄
2008年8月30於渝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則留言:

david@yestoway.com 提到...

瞿老,您好。看到这篇博文,心中说不出的感觉。我是在您的指导下曾为古今艺文写过几篇关于老庄主题的稿子的一名作者。自99年以来,因工作关系与古今艺文几天联络,今天上网,忽然看你您老的博客,心情非常激动。原来不知古今 艺文遭遇如此坎珂,您的坚持非常也让我感动。你所做的一切是对于中国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现在在做网上老子学堂,希望为古今艺文尽绵薄之力。

唐郎 提到...

瞿先生,我是古今艺文的作者,看到这篇文章心里很有感触,所以转载了这篇博文,http://www.firstorm.com/2011/02/%e8%bd%ac-%e7%9e%bf%e6%af%85-%e3%80%8a%e5%90%91%e3%80%88%e5%8f%a4%e4%bb%8a%e8%97%9d%e6%96%87%e3%80%89%e6%96%87%e5%8f%8b%e8%aa%aa%e5%86%8d%e8%a6%8b%e3%80%8b/,特此告知,颂,安. 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