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植根故土一良才


根植故土一良才
-台灣《古今藝文》出版社社長瞿毅先生
劉澤川
瞿毅先生今年84歲,新妙鎮開平朱家灣人。1948年在重慶加入青年軍208師,先到河北、後到唐山守防,繼參加塘古戰役。 1949年初退至上海,時逢海軍陸戰隊成立,轉入海軍陸戰隊二師,接著移往台灣,再轉海南島,1950年中回到台灣而至今日。
瞿毅先生,從小熱愛文學,博覽中外文學名著,在軍隊中發表不少作品,出版的專著有《喜訊》、《心願》、《永遠懷念的人》、《遲來的母愛》、《山水、人物、生活》、《智慧的寓言》、《走馬蓬萊島》等。退伍後攻讀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執教於省立彰化高級中學,曾任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彰化縣分會理事長。1987年任台灣《古今藝文》雜誌總編,1989年任社長。四川成都錢玉趾先生在《古今藝文》第三十卷三期發表文章寫到瞿毅先生的根在四川,他對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有無比的熱愛,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鄉土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有兩個聰慧的女兒,女兒的名字都有一個(蜀)字。大女兒蜀薇,考取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研究所,研究專項是李白詩歌。小女兒蜀萱,國立台中體育學院舞蹈系研究所畢業,現從事舞蹈教學工作。
在兩岸關係方面,先生旗幟鮮明地主張統一,反對分裂,對台獨行徑更是深惡痛絕。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先生在《古今藝文》上闢出《新聞解讀》專欄,親自著文揭露李登輝的醜惡嘴臉。如在二十五卷二期(1999年)寫道:「這次三合一選舉,李登輝,極盡吊詭之能事。」在二十五卷三期寫道:「俗稱女大十八變,李登輝是人老十九變。」他曾引第五十九卷一期《商業周刊》載李敖答記者云「陳水扁像貞婦失守,理想喪盡……李登輝像殘花敗柳,以停經多年的老婦倚掃把賣老,固守蓬門。」李大師真是妙喻,令人叫絕。二十六卷二期(2000年)寫道:「李登輝在桃園陳氏宗親會上,大放厥詞,《台灣怎麼被人賣掉都不知道》。如果台灣真被賣掉的話,可能就是哪個二鬼子,他以做二十二年日本人為榮,日皇暴斃,他悲痛欲絕,他又附和日本鬼子的七塊論,把中國五馬分屍……近又召仇視中國的日本鬼來台私相勾結……」,瞿毅先生的文筆如匕首,似投槍,直刺李登輝、陳水扁等台獨分子的要害。雖然,先生的行為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了危機,但他依然秉筆直書,無所畏懼。台獨分子除了搞分裂陰謀外,在文化與大陸如此領域上大搞鄉土文化。台灣文化與大陸文化是樹枝與樹幹的關係,闢如樹,只說樹枝必為正直有識之士所不齒。大陸許多作者說:「先生是一條錚錚鐵骨漢子!是一個叱吒風雲的英才!」是的,瞿與《古今藝文》都將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閃光的一頁。瞿毅先生,從2001年起的幾年間,多次被四川、重慶、貴州等地邀請作學術演講,深受大陸同胞歡迎。
瞿毅先生在《古今藝文》第二十七卷一期的《重回故鄉》寫道:我剛好在2000年7月13日早晨,同內人及長女蜀薇,從香港啟程,在深圳搭機直飛重慶,與前來迎接的侄兒、侄女們共進午餐,然後乘車至成都。晚上九點,成都錢玉趾、周仲初兩位先生早已把房間安置妥當,他們都是《古今藝文》的文友。第二天上午,周仲初先生陪遊「杜甫草堂」。先生擅長寫遊記及古典詩詞,常讀《古今藝文》的朋友當然不會陌生。錢玉趾先生是學科學的,他對中國古典文學極有興趣。尤其對屈原著作作品的研究更是專家。近幾年來,在《古今藝文》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屈原的文章,獲學術界的好評,不久就有專集出版。
「四川省政協,坐落在成都巿紅照壁街25號,是一棟四層樓的建築,他們邀約我在三樓聚會。負責接待的是四川省政協港澳台僑外事委員會何心一主任及四川省港澳台僑外事處處長惠蜀先生,另有處長何映森先生。先生是作家,送了兩本書,一本散文、一本詩集,寫得很有深度。第三天早晨搭上班車回重慶,趕中午12點最後一班到新妙石沱的船。到達石沱是四點多鐘了,我一心想去酒井拜候舅媽,因我小時候在她家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還在那裡讀了一年的書,可說是第二個家。新妙鎮是我的故鄉,小學六年級時就在那裡讀書的。7月17日弟弟瞿伯玉的七十大壽,也是這次回來的主要目的。我弟因是七十,所以要準備七十桌。老弟一直是地方上的基層幹部,人緣不錯、再加上瞿姓在當地是大姓,只要有傳聞, 六、七十席是沒有問題。當地有個風俗,若來的客人比預定的席多這叫「冒席」,冒席越多主人越有光彩。這一周來,雖然吃不好、睡不好、人也瘦了,但見到故鄉的景物,見到了親人,內心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故鄉的生活條件比不上台灣,但故鄉的泥土芳、情味濃,可給人帶來歡樂是令人難忘。」
瞿毅先生主辦的《古今藝文》,於2003年《古今藝文》三十一卷一期,發表老年作者劉澤川寫的《川東古剎──普陀寺》; 2004年正逢台灣連、宋訪華熱潮,《古今藝文》出版社針對性地又發表了故鄉新妙的老年作者劉澤川、張正富、王宗藩寫的《海峽兩岸骨肉深情──瞿毅先生第三次返鄉紀實》。這篇文章中寫道:「75歲的瞿老先生百忙中,於今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三次回鄉探親。四月三日在新妙鎮一家餐館祝他敬愛的大姐倫秀女士歡度八十大壽,百餘親友齊聚一堂,同唱生日快樂歌,切蛋糕、喝壽酒為獨居寂寞的老姐找回了難見的笑容。」四月四日瞿老專程拜訪了八十五歲,舉步維艱的老校長瞿敬夫先生和八十三歲的老師瞿倫榮先生,師生相見,格外親切。下午,瞿老通過王宗藩先生的聯絡,會見了潘其昌的兒子潘江華。潘其昌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曾任鐵道兵上校團長,解放後任涪陵市政協副主席。​​瞿老十六歲時,曾在潘家府上教書一年,食宿都在潘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時潘老健康,他把瞿老當子侄一般愛護。「其昌有兩女一男,女兒十二、三歲,天真活潑、又調皮,常找老師開玩笑。有一天老師在睡午覺,兩姐妹悄悄摸進屋裡,用紅筆在臉上亂畫,後成了大花臉。老師醒來走進教室,學生看到真是笑翻了天。男孩兒就是眼前的潘江華,那時他只有五六歲,已記不得那些事了,但聽後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所遺憾的這兩位調小姐都遠在江北洛磧,只等有機會下次再敘這些趣事了。」先生如是說。四月五日新妙鎮黨政主要領導簡元其,班子成員汪佐明、楊和平、楊秀文等舉辦座談會歡迎瞿老回鄉。會上簡書記介紹了該鎮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成就,以及招商引資的諸多優惠政策,並歡迎瞿老的子女回鄉投資,造福鄉里。四月六日,瞿老在普陀寺管委會人員的陪同下,健步登上了普陀山,懸岩陡壁的獨特山貌,昔日川東古剎聖地呈現眼前。他們漫遊山頂,平坦向陽,舉目瞭望八方,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微風吹拂、空氣清新。瞿老興奮地說:普陀寺是最好的旅遊景點,我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隨老師來此一遊,還記得當時的環境很清幽,四周都是整齊的斑竹林,很是好看,尤其從山腳望不到盡頭的石砌階梯,掃得乾乾淨淨,使用白手帕去抹也沾不上塵土,後來被人為破壞了很是可惜。籌建組顧問劉澤川先生贈送瞿老《普陀寺簡介》、《革命老區的期盼》(劉伯承元帥在新妙組織護國軍和治傷避難紀實〉、《四鎮鄉農民革命運動》及農民英雄王立山血染「涪陵望州關」的長篇故事,他覺得這是研究鄉土文學的最好材料,將帶回台灣細細閱讀。四月八日,瞿老在親友的歡送下,掛著熱淚乘車離開他生長的故鄉,他離情依依地說:「我這次回來的時間最長,感受的人情味最濃,我將永遠記在心中。希望有一天,你們也能到台灣相聚,海峽兩岸的人民,本是同根生,都是一家人……」
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歲月留痕歌百代》2012.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