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評介瞿毅的《山水、人物、生活》
評介瞿毅的《山水、人物、生活》
吳友詩
近獵讀一本瞿毅先生寫的散文集,名為《山水、人物、生活》,由四十八篇作者歷年發表在報章雜誌的作品集輯而成,讀後感到誠如為此書作序的余我先生說的「……文筆瀟洒,真情流露,像一個純樸的鄉女,絕無雕琢矜飾之氣,是其可愛處。
所謂「文如其人」,由瞿毅先生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標準的書生。這本書中的「生活」部分的文章,大部分都寫的是他的生活瑣事,從中得知他的為人、做事與愛好。他從軍中退役下來,為了力求上進,又進入成功大學念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在一所省立高中任教。他的生活,除了讀書、教書之外,所有的也大抵是文士學人的生活樂趣──愛好山水、常作旅遊。遊必有記,這就構成他這本書中「山水」部分作品之來由。至於「人物」部分的文章,收集的不多,但也可以從中看出一位讀書人的思想和感情之所寄。
綜觀作者所寫的有關山水記遊之作,實已活畫出他的書生本色。作者讀書多,記憶強,其遊踪所到處,輒勾起他所記得的名流詩句,附帶記入文中,此其特色之一,委實充實了文章的內容與深度,也使讀者有更多的比較和玩味。譬如他遊橫貫公路,到「碧血虹橋」處,便記下范叔寒與曾可今二位先生的詩,一是「踏遍蠶叢意未平,寒雲淼漠水澄清。豐碑摩讀追遺烈,千載低頭拜靳珩。」一是「雙孔拱虹橋,千秋碧血嬌。朱亭在木秀,段長姓名標。」此其一例,亦可見其平素生活修養之一斑。
讀書人多喜買書、藏書,作者殆亦有斯癖。他在《讀書樂》一文中自我表白說:「我對買書有濃厚的興趣,如果要我花百兒八十買件衣服,或上館子大吃一頓,我是捨不得的。如果要我花三百五百,甚至一千兩千,買一套自認為有價值的書,只要口袋充實,我是毫不吝嗇。」「我是一個低收入者,常因不能為所欲為買書而遺憾,有時看到誘人的圖書廣告,而又無錢購買,會感到悵然若失。有時因購書而負了債。也有一次,為了要買一本久欲得之而後快的古書,賣掉民國三十七年我離家時母親送給我的一枚金戒指。後來我痛苦了好久,因為那是我從家裡帶出來的唯一紀念品,見了它,就像見到母親慈祥的笑容。後來雖然買了一只同樣大小的替代品,但紀念價值就不同了。……」另一篇《鳥語花香伴吟誦》,則為作者的讀書之樂,說他怎樣在忙中偷閒來讀書,連星期假日都不放過。有這樣一段:「在光棍時期,每逢星期假日,我就背著水壺,攜了餅乾,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揀塊茹茵的草地,席地而坐,打開書本,讓林間的飛鳥,溪中的流水,枝頭的花香,伴著我琅琅書聲,渡過愉快的假日。」他在金門時,經常到太武公園陣亡將士墓前的兩座亭子中讀書,他記述道:「六個月的戰地生活,我呆在兩個亭子的時間最多,除了上班,我不是拿著一本喜愛的小說在那裡誦讀,便是帶著講義夾和幾張稿紙來亂塗鴉。去的次數多了,同事就開玩笑的說,這兩個亭子就是我的私人閱覽室,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如不到這裡來,我是無法靜下心來看書和寫稿的。現在我回到了亂糟糟,鬧哄哄的臺北市,我更加懷念那個恬靜的環境。」
寫生活小品或抒情散文,總要文中有「我」。而如何能既不掩飾、又不誇張地寫「自我」畫像,這纔是使人讀了如見其人的佳作,讀了這本《山水、人物、生活》,深覺作者瞿毅先生是做到了這個地步。(67.3.30.《..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 》,(臺南「綜合出版社出版」定價四十元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