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瞿毅先生與《古今藝文》

瞿毅先生與《古今藝文》  錢玉趾 經雲南大學張在雲老師引薦,我與台灣的瞿毅先生有了交往。先是書函往來,後來在成都見了面,彼此瞭解越來越深。瞿毅先生一九三○年十月生於四川涪陵,小學畢業後曾拜師研習文學,在故郷國民學校任教,在南溫泉任警士、校警。十八歲從軍,曾在河北塘沽、上海、海南島服役、戰鬥,一九五○年五月轉至台灣,一九七○年四月退役(中尉銜),同年七月考取成功大學中文系,一九七四年大學畢業,這時,他已是四十四歲的人了。其發憤治學與艱難困苦是難以想像的。畢業後執教於台灣省立彰化高中,至一九九六年二月退休。 瞿先生從小熱愛文學,博覽中外文學名著,在軍隊就創作、發表了不少作品。陸續出版的專集有《喜訊》《心願》《最難忘的人》《遲來的母愛》《山水.人物.生活》《智慧的寓言》《走馬蓬萊島》等。其作品獲得多項獎勵,在大陸與台灣皆獲廣泛好評,曾任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彰化縣分會理事長。一九七九年任《古今藝文》雜誌社總編輯,一九八九年任社長,至今。 瞿先生的根在大陸四川,對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有無比熱愛,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郷土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有兩個聰慧可愛的女兒,女兒的名字都有一個「蜀」字。小女兒蜀萱考入台中體育學院舞蹈系,畢業後從事舞蹈工作;大女兒蜀薇考取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研究所,完成研究生課程畢業,研究方向是李白詩歌。瞿先生主辦的《古今藝文》主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倡導嚴肅的學術研究、高雅的文學創作。就大陸而言,有一百五十多所大學圖書館能看到這份雜誌,這都是免費贈送,不取分文。該刊是以質量為準,擇優選載,而不看作者的資歷名聲。期期精選上乘佳作合集,年年有學術創新問世,深得兩岸學人及讀者的推崇與喜愛。 在兩岸關係方面,瞿先生旗幟顯明地主張統一,反對分裂,對台獨行徑更是深惡痛絕。在李登輝握權時期,瞿先生在《古今藝文》上闢出《新聞解讀》專襴,親自著文,針砭時弊,揭露李登輝的醜惡嘴臉。如在二十五卷二期(一九九九)寫道:「這次三合一選舉,李登輝……極盡吊詭之能事。俗謂女大十八變,李登輝是人老十九變。」二十五卷三期寫道:「第五九一期《商業周刊》載李敖答記者云:「......陳水扁像貞婦失守,理想喪盡......李登輝像殘花敗柳......已停經多年的老婦,倚掃把賣老,固守蓬門。」李大師真是妙喻,令人叫絕。」二十六卷二期(二○○○)寫道:「李登輝在桃園陳氏宗親會上,大放厥詞:「臺灣怎麼被人賣掉都不知道。」如果台灣真被賣掉的話,可能就是那個二鬼子,他以做我二十二年日本人為榮,日皇暴斃,他悲痛欲絕,他又附和日本鬼子的七塊論,把中國分裂......近又召仇視中國的鬼子來台私相勾結......」 陳水扁掌權以後,大搞台獨,瞿先生更是迎頭痛擊。他在《古今藝文》二十七卷三期(二○○一)《新聞解讀》中寫道:「部分台獨人士,總是打著燈籠在故紙堆裡尋蔣介石是否下令屠殺台灣同胞......數年的努力都是勞而無功......獨派人士還有何言?」在二十七卷四期寫道:陳水扁「執政一年,乏善可陳......經濟,已由原來的六%,拼到了今年第一季一.○六%......要再拼的話,恐怕二千三百萬人的命都將拼掉了。」在二十八卷二期(二○○二)寫道:「這次內閣改組,被李敖解讀為「狗男狗女大搬風」,只不過是一批壞人換壞人而已。」 瞿毅先生的筆如匕首,似投槍,直刺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的要害。瞿夫人擔心危及家庭,可瞿先生依然秉筆直書,無所畏懼。台獨分子除了搞分裂陰謀以外,在文化領域大搞郷土文化,去中國化。臺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是樹枝與樹幹的關係,避說樹幹,只說樹枝,必為正直有識之士所不齒。弘揚中華文化,又鮮明反對執政當局的《古今藝文》的生存艱難可想而知,瞿先生傾囊辦刊,親編親校兼雜役,曾幾度難以為繼,面臨傾倒時刻,幸賴朋友相助,方舉穩大旗。 我和朋友們屢屢說及瞿毅與《古今藝文》時,無不讚歎說:真是一位傳奇人物!真是一本值得稱道的刊物!瞿先生是一條錚錚鐵骨的漢子!是一個叱吒風雲的英才!是的,瞿毅與《古今藝文》,都將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閃光的一頁。 在關鍵時刻跳出相助的,是陳琦萍先生,現任《古今藝文》副社長。他長期悉心研究孔子學說,有許多不同於傳統的獨特殊深的見解,有力作《我與論語──桃花源記》問世,頗得好評。他曾應邀去昆明的有關高等學府作學術講演,獲得熱烈的讚揚。他在《古今藝文》二十八卷三期(二○○二)發表《孔子「正名」思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中,精到地闡述了孔子的正名思想,並且聯繫實際說:「後有戰國七雄,『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黎民成了魚肉。」他聯繫到當今世界,說某大國「挾其絕對優勢軍力,編造理由,攻擊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或殺戮、或切割......」文章最後說:「我懷疑現在歐美盛行的『民主』、『科學』,如果少了孔子的智慧(以德服人、正名思想、和平共存),不僅成了海市蜃樓,還有可能引發毀滅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讀其文,感覺句句擲地有聲,他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洞察古今世事的哲人的睿智,看到了高擎弘揚中華文化大旗的勁手,看到了《古今藝文》的光輝前景。 《古今藝文》三十卷三期,9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