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一炬燭光照古今



      一炬燭光照古今
                ──兼祝《古今藝文》創利二十周年
                        張洪禹
四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小兵時,假日同好友蔡達川去看早場勞軍電影,偏偏遇上停電,就同他去逛書店,忽發現一本新出版的文藝刊物《野風》,高高地掛在櫃臺的鐵絲上,封面是白衣短裙的女學生,手扶著草帽,空中飄著幾片落葉,意境真是生動極了。於是要求老闆把那本雜誌拿下來,我翻了幾頁,內容什分吸引人,就同君每人出三元合購那本刊物。那時一個上等兵每月的薪餉只有十二元。《野風》半月刊,一月的所得,剛好可以買《野風》雜誌。
那時常在《野風》寫文章的,有一位勞影,文章很流暢,故事寫得生動感人。另外一位是王蠢靈,多寫苦難的人生,後來寫過一本長篇小說,《悲歡歲月》,從此以後,在《野風》上再也看不到他的文章了,聽說因案坐牢去了。還有一位作家楊海宴,曾寫過一篇《二楞子》,獲得文藝會的三等獎,但卻發生了抄襲事件,《野風》上曾刊登過他的答辯書,至今還印象深刻。
程大成先生所編的《半月文藝》問世了,司馬中原的處女作《磨房》就在這個刊物上發表的。張道藩先生創辦的文藝會,每年都辦徵文。包括小說、戲劇及詩歌,為了消化這些以反共抗俄為主題的文藝作品,文藝會特創刊了一本《文藝創作》,段彩華以十八歲的年齡寫了他的成名之作《幕後》,就是刊在這個刊物上。這時,我們連上新來一位指導員黃家燕先生,二十出頭,一表人才,能演話劇,能寫文章,因投稿當時的《民族報》(《聯合報》的前身之一)而該報的副刊主編孫陵先生。先生當時主編了一份刊物《火炬》,內容以反共抗俄為主。黃指導員要我訂一份,但這本刊物只出了五期就停刊了。黃指導員床底下一落落的《火炬》月刊,在移防時,成了他最大的累贅!
這時國防部成立了「新中國出版社」,出版了《軍中文摘》,後來改為《軍中文藝》,再後改為《新文藝》,專刊戰士的文藝創作。在社會上文藝性的刊物也漸漸多了起來,如潘壘先生所編的《海島文藝》,唐賢龍先生所編的《中國文藝》,穆中南先生所編的《文壇》,古之紅先生所編的《新新文藝》,可惜這個刊都先後相繼停刊了,唯有《文壇》改版幾次,又創辦「文壇函授學校」,刊物維持到十多年,最後還換了主編,維持三年,終於停刊了。另有朱橋所主編的『幼獅文藝』,由於內容豐富,水準高,曾風光一時,後來朱橋死了,這個刊物換過幾任編輯,在文壇上佔得一席之地,是學生群讀者的寵物。五十年代相繼新起的《文藝月刊》、《中華文藝》、《當代文藝》、《純文學》、《現代文學》等,都是曇花一現,就稍稍停刊了。唯一成為文壇不倒翁的,便是《皇冠雜誌》。它能長久存在,是因為編者費禮先生(平鑫濤)捧紅了瓊瑤女士,使瓊瑤成為青年男女讀者的崇拜偶像。《皇冠雜誌》也因刊載瓊瑤的長篇小說而暢銷,平鑫濤與瓊瑤也由原來編者與讀者的關係結為恩愛夫妻,共同在藝圈內開拓出廣闊的空間來。
另一本《中外文學》是臺大外文系出版的,前幾年慶祝二十周年。最後,特別一提的,便是《古今藝文》,創刊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與《中外文學》同壽,比起《幼獅文藝》、《皇冠雜誌》,創刊的時間雖然晚了一些,但放眼今日文壇,能存在二十年以上的文藝刊物有多少?
《幼獅文藝》是由「青年救國團」所發行,長久存在並不稀奇,《皇冠雜誌》,是瓊瑤與平鑫濤的通力合作,才能維持發展,唯有《古今藝文》,是靠一位沒沒無聞的國文瞿毅先生獨撐大局,全憑一股毅力和對文藝的執著來經營,雖然賠損累累,還是繼續苦鬥下去。
這本刊物為十六開,由原服務保警的的李智龍先生所創刊,維持了七年,出版五卷。自六卷一期開始,才由瞿毅先生接編,篇幅由原來的二十幾頁擴增到五十六頁,後來又不斷增加到目前的一○四頁,可說是國內的大型刊物了。由審稿、編排、設計、校對、跑打字行,趕印刷廠,出刊之後的裝封、打包、郵寄,都是瞿毅先生一手包辦;他的交通工具就是那輛騎了十餘年的自行車,光著頭,像老牛拖破車般,為文化事業而勞心勞力!
瞿毅先生雖然個子矮小,但卻精力過人,他是國文老師,每周上十五、六節課,要批改作文,評閱考卷,已夠忙了,還要為學校編一份半月刊的報紙,從五年前創刊,到現在已出版了八十五期,從未脫過期。他為了刊物的按期出版,常常是「焚膏繼晷」不眠不休,忙得天昏地暗。
為了發掘藝文創作人才,先生以彰化縣文藝作家協會的名義,出錢出力舉辦文藝節徵文,持繼了七年之久,到第八年因經濟發生重大變故,才與彰化社教館合辦,到今年已整整十年。原來應徵的對象,僅限於彰化縣內,如今已擴大到全國了,來稿的件數一年比一年增多,今年已達五百多件。這項徵文有個特色,就是徵得的文章,立刻打字、排版,發表在《古今藝文》上,作者在領獎時,便可看到自己的文章已經印成鉛字了,在一個縣級文藝社團來說,能做到這樣是相當不容易的。
幾年前,地下投資公司盛行,瞿毅先生標了幾個會,全部投進去,把每月生得利息拿來上會,到會期一完就存了這筆錢,他的目標是三百萬。有了這筆錢,準備放在銀行裡生息,將每年的利息放入用來徵文和出版《古今藝文》。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到快要湊足他理想的數目時,投資公司因政府的取締而關門大吉,不但血本無歸,而且欠了一身債,到現在還壓得透不過氣來。
當投資公司倒閉的時候,很多朋友都勸他何不趁此機會把《古藝文》停掉算了,但他說。「十年多年來,我為這刊物付出太多的心力,我像痛愛女兒一般愛護這份刊物!」
他目前最大願望是希望工商界的有錢人士,能捐出五百萬,成立一個基金會,來支這份有悠久歷史的刊物。他也希望熱愛文藝的人士來接棒,只要保持原有的風格,或有更新的創意!使《古今藝文》永遠延續下去!在當今的文壇上,視《古今藝文》像一朵寂寞的小花,在百花叢中默默地綻放!雖然受電視臺五彩繽紛節目的影響,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它依然散發出一縷縷的清香,如果你不顧盼它一下,那將是你心靈上的最大損失。(《古今藝文》十九卷一期,81.12.01) 

沒有留言: